大宋神探志 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的爭取主導權
「狄卿此行勞苦,於國朝有大功,賜座!」
當狄進來到垂拱殿內站定,劉娥開口,語氣裏帶着讚許與撫慰。
漢唐時期的使臣之路是很兇險的,往往與敵國使節短兵相接,殺人和遇刺是家常便飯,有的甚至還要順帶滅個國,但宋朝立國以來,還真的沒有一位使臣在異國他鄉遭到這般待遇。
而狄進面臨重重困境,不僅安然無恙地帶着使節團回歸,還讓遼夏徹底翻臉相向,如此功績確實前所未有,自是既有嘉獎,又要安撫,若不是這位實在太過年輕,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趙禎心裏也是這般想的,但有太后執政,他不好直接表達,只是雙目明亮,嘴角含笑。
「此乃臣分內之責!」
內侍將圓凳搬來,狄進再度行禮後,成為一眾紫袍里唯一的緋袍,卻沒有即刻入座,而是從袖中取出奏劄:「臣有《定邊十策》,望太后、官家御覽!」
殿內一靜,夏竦不禁側目。
英雄所見略同麼?
狄進忽略旁人的目光,注視着內侍將手中的奏劄接過,轉入珠簾,呈給太后,才緩緩坐了下來。
倒不是要提前堵死夏竦的路,他如今根本不缺功績,沒必要搶別人的功勞,卻得儘可能地爭取宋夏戰事過程中的話語權。
再加上夏竦遲遲不出手,那就別怪他先行定策了!
當這份早在出使前就開始計劃,後來根據所見所聞,不斷完善補充的《定邊十策》,在垂拱殿君臣上下手中傳閱了一遍後,眾人都頗為驚異。
準確的說,是又驚又喜。
夏竦本以為英雄所見略同,但這位年輕臣子的積累是遠遠不及自己豐富的,可細細看了,竟猶有過之,眼中不禁掠過複雜之色;
晏殊看到了自己建議的「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鬥」的策略赫然在目,同樣湧起了知己之感;
其他人也看到了自己所想的方略,關鍵是還有十分具體的實施步驟。
實際上,狄進的「和党項,滅李氏」之法,不是沒有人考慮過,由於西夏無法自產自足,現階段又過於依賴青白鹽的售賣,最好的策略無過於封鎖經濟,再以夷制夷,孤立李氏,一舉瓦解這個威脅巨大的党項政權。
但從戰略的計劃到實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有多少一開始驚才絕艷的謀略,落在執行層面卻一塌糊塗,淪為紙上談兵,尤其是這種拉攏分化番人的行動,更是說易行難。
稍有不慎,就可能反過來被敵人利用,明明是與宋人作對的部落,卻可以偽裝成親宋陣營,即便是親近宋人的党項部落,也可能在關鍵時刻反水,讓宋軍進攻時難以分清敵友,從而吃上大虧。
而現在狄進的十策,條條樁樁都是對戰略計劃的實際補充,劉娥仔細看完後,眼中的讚許之色尤盛,卻又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狄卿親見李元昊,對於此人有何看法?」
狄進道:「武有謀勇,文有韜略,卻又自負過人,驕狂到不可一世!」
這個評價相當高,但仔細想想,也頗為確切。
不是這樣的人物,是不敢在遼國中京,做出那等堪稱瘋狂的舉動的!
趙禎則好奇地道:「那他到底要做什麼?」
狄進道:「李氏父子所求,是建國稱帝!」
「李德明老謀深算,能屈能伸,先建都城興州,造宮殿,再封衛慕氏為後,李元昊為太子,籍此試探宋遼反應,倘若兩國並無明面反對,恐怕就會正式稱帝」
殿內君臣默然。
實際上如果李德明低調為之,宋遼還真的不會有什麼大的反應,畢竟夏州政權本就是割據一方的土皇帝,只要他們內部稱帝,不對外宣揚,繼續認宋遼為宗主,那外交局勢實際上不會有什麼改變。
但水是往低處流的,人心卻是高了還想高,且不說李德明稱帝後,會不會一改以前低調謙遜的風格,此人還有一位能力出眾,性情卻截然相反的兒子。
狄進接着道:「其子李元昊征戰回鶻,開疆拓土,自認為西夏已據河西,實力雄厚,故而雄心萬丈!他認為穿皮草做的衣服,以放牧為生,這才是番人的生活方式,不應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