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第436章 ,生產力的極限與傳達法令
更新:11-10 19:59 作者:小兵王2 分類:其他小說
現在大漢農村和後世的情況很像,糧食的產量越來越高,但收入卻沒有增加,整個天下的人才在增加,但卻沒有幾個留在農村,好不容易有幾個人才,卻全部留在城市當中發展,農村失血嚴重,自然也就談不上很好的發展了。
大漢比後世唯一好的地方就是人均資源量大,後世農戶一季糧食收入就是城市一個月的工資,但在大漢人均小地主的情況下,即便糧食在地板價,農戶的收入也相當於工匠俸祿的一半,再加上一部分農戶可以去城裏打短工,大漢大概有一成的農戶收入是工匠的七成左右。
至於農戶比工匠的收入還要高,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但卻是極少數的個例,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意義。
商農道:「我農家既然以農命名,就當應該為天下的農戶謀取利益。農家子弟更應該深入到農村,解決農戶增產不增收的問題。」
徐凡苦笑道:「這是個很難的命題,當初朕以為只要均田地,天下百姓就可以過好日子,甚至可以全部過上中戶以上的生活。但現實狠狠打了朕的臉,讓朕明白天下大同任重而道遠啊,甚至可能朕有生之年都看不到。」
大漢剛開國的時候,徐凡就暢想均田之後,大漢一戶農家,年產200石糧食,其中一半上繳稅賦和一家人的吃喝,一年可以積累上萬錢的財富,按照西漢時期標準,有10萬錢家產就可以算是中戶的標準,大漢這是妥妥的全民中產。
但很快激烈下降的糧食價格就打了他的臉,天下太平之後,大漢每石百錢的糧食價格快速下降到三十錢,徐凡曾經自不量力想要維持住糧食的價格,但現實依舊打他的臉,他建立的四大糧倉,遍佈整個大漢的常平倉沒有幾年都被糧食擠爆。大漢朝廷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維持這套倉儲系統,道現在朝廷只能勉強維持關中的糧食價格,但也只有50錢。
這兩年大漢的農戶都不怎麼使用鳥糞石,因為鳥糞石的價格比糧食高太多了,太不划算。徐凡本來還擔心天下的農戶都用鳥糞石,鳥糞石會很快消亡。但現實卻告訴他自己想多了,現在大漢的鳥糞石大部分用在價格高適經濟作物上,普通的農戶根本捨不得花這個錢。
大漢鄉里的現狀就是吃飽飯容易,但想要賺錢卻非常難,不是沒有農戶想要另闢蹊徑,糧食不賺錢,就弄所種植桑麻,蔬菜,但依舊沒有用,桑麻也陷入穀賤傷農的局面。
大漢開國以來,桑麻作為紡織業的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但從大漠被大漢征服之後,海量的羊毛湧入大漢的原材料市場,直接讓桑麻的價格下降了三成,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上漲過,兩年前的產能危機更是讓桑麻的價格跌到了地板,其價格只有巔峰時期的兩成,這兩年雖然上漲一些,但也只有巔峰期的三成多一點。
這讓徐凡意識到,造成這一切的原因,終究是大漢的工業化水平太低,難以容納如此多的原材料,這不是改變幾種作物就可以解決的,大漢的農業反而有點像後世的工業,什麼賺錢種什麼,種了什麼,什麼就產能過剩,不賺錢,陷入了螺旋式的死循環。
這用後世政治書上的話來說的話,就是現在大漢的生產力和資源水平,可以保證大漢的百姓吃飽飯,但想要百姓富裕,不好意思做不到。
這兩年大漢的農戶好像有點認命了,花了那麼多精力時間弄多種經營,可能都沒有人家只種植糧食的賺錢,那他們還不如乾脆種糧食,這樣更省心。
商農反而安慰徐凡道:「天子,您已經做到歷代帝王都沒做到的事情,光讓天下百姓吃飽飯,已經是前所未有的仁政了。」
這是商農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光在整個大漢實現均田已經是很了不得的奇蹟,當年始皇帝威望那麼高,他也不敢清理整個天下的豪強貴族,為普通百姓均田。耕者有其田,要是那麼容易做到的,諸子百家的聖賢也不會呼籲了幾百年,三千年來也就大漢做到這點。
商農笑道:「先賢設想的耕者有其田,已經被我大漢做到了,現在我大漢走在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上,這邊這條道路,即便是上古先賢也沒設想過。
他們不會想到百姓在吃飽飯之後,會面對教育,醫療和發展的問題,但這卻是我輩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徐凡感嘆道:「這個問題比秦泊的問題難了十倍都不止,我大漢到現在不過有300多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