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第249章,戲曲教化和時代楷模
更新:11-10 19:57 作者:小兵王2 分類:其他小說
回到趙里之後,扶蘇把自己的兄弟召集起來,對他們說了當夫子的事情。
扶蘇的這些兄弟也是非常心動,他們本是高高在上的公子,現在卻成了落魄的農夫,要說他們安天知命,那就有點太高看他們的境界了。
有選擇的話,他們是不會想成為農夫的,只是他們擔心出了趙里,會受到那些仇恨始皇帝的人報復,所以只能留在趙里安安分分的當一個農夫。
但現在他們小弟胡亥天天出現長安城都沒有問題,而且活的還比他們滋潤,這讓胡亥的這些兄長在妒忌的同時,也有一絲輕鬆。
胡亥當過秦二世都沒有受到清洗,他們這些公子想必更加不會被清洗了。在安全有保障之後,這些公子就不想繼續留在趙里當農夫了。
而現在有機會成為夫子,顯然是他們改變身份最好的機會,雖然還是在農村教書,但夫子好歹是士人身份,可以讓他們逃離最底層。
翌日,扶蘇就帶着他的這些兄弟去找了呂樞,表示他們兄弟都願意成為夫子。
呂樞大喜,讓他們兄弟自己選擇成為那個村裏的夫子。
關中因為人口稠密,每個鄉都有許多個村里,戚鄉更是靠近長安城,有十六個村里,想在短時間內給每個村里都配一個夫子,是極其難的事情,呂樞為這事情傷透腦筋。
他不是沒有去長安城,想找一些窮書生來當夫子,但他們對戚鄉的招攬不屑一顧,能到長安城的士子都是小有家產的人,他們怎麼可能會在意100畝土地,他們要的是考上科舉,成為漢吏,光宗耀祖,而不是跑到關中的農村發光發熱。
徐凡非常重視戲曲團的作用,定都關中之後,在吸納大量宮女,戲曲團的編制在快速擴張當中。
這個時代文盲還是佔據絕大多數,想要快速傳播知識,光靠書本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大部分百姓根本看不懂。
他這些兄弟離開之後,扶蘇還是有點傷感的,大秦滅亡之後,扶蘇更加重視他的這些兄弟了,只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他們終究還是會離開這裏的。
這就讓呂樞很着急了,他這個薔夫沒有完成縣裏的任務,考核的時候必定會受到影響,這不影響他仕途。
同時漢國的戲曲團開始四處出演,表演一些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曲目,為這份喜慶添加一絲盛世光彩。
扶蘇正式成為趙里的夫子,而他的兄弟也紛紛離開趙里,去往戚鄉其他村里成為夫子。
呂樞在偶然的情況下了解到,扶蘇和他的兄弟都識文認字,曾經在長安城抄書賺了許多錢。
所以徐帆就想到用戲曲來宣傳各種農業知識,醫療知識,新式觀念,戲曲團就是文化的宣傳隊,是徐凡改變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利器。
這個時代油燈還是珍貴物品,普通村民根本買不起,所以像後世電影那樣晚上演出是做不到,蔣麗他們傍晚太陽還沒有下山的時候開戲。一直唱到天黑結束,大概也就唱一個時辰的樣子。
秋收結束之後,整個關中都變成熱鬧,手中有閒錢的關中百姓,朝廷又沒有派徭役,操勞了幾百年的關中百姓,終於有點空閒的時間來經營自己的生活了。
在呂樞的調動下,扶蘇的這些兄弟成為了戚鄉下一個有編制的夫子,為大漢的天下發光發熱。
現在長安城的士子都在做最後一波衝刺,尋找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根本不可能到戚鄉這樣的鄉下地方。
他們開始購買農具,或者修繕自己家的房屋,打造新式家具,為自己家的兒子找個老婆,到處找媒人,此時的到處都能看到成親的隊伍,整個關中都融入在喜慶的氣氛當中。
漢軍在剛剛佔領關中的時候,戲曲團曾經到趙里演出過,受到當地百姓熱烈歡迎,很多村民都能哼上幾句《天仙配》的台詞。所以當再次有戲曲可以看的時候,村民們當然動力十足,一個個都上去幫助戲曲團成員,搭建高台,場面極其熱鬧。
戲曲團的人來到趙里,就受到了所村民的熱烈歡迎,夫子扶蘇,里正江濤,亭長王文帶領趙里所有村民親自接待戲曲團成員。
大漢三年十月五日。
而趙里有戲曲可以看,四里八鄉的村民紛紛湧入,本事只有幾百人的趙里,多了上千戲迷,雖然說不上鑼鼓喧天,但也是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