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水師 第41章 燃燒瓶
更新:03-20 13:02 作者:暴雪突襲 分類:軍事小說
大龍口沿漢水西北而去百十里既是赫赫有名的襄陽府,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襄陽府屬京西南路,位於唐河、白河交匯之處,然後交匯之流又注入漢江。而襄陽則位於三江交匯之上,居漢水上流,三面環水,一面傍山,是控制南北交通的要地。其正面是南陽盆地,直到黃河無險可守,南面是江漢平原,直達南嶺,東可達長江之盡頭,西出漢中進入川陝。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說。
如果拿下襄陽進可以取中原,退可以保江南。據史料記載,歷史上在此這地發生的戰鬥達200多次。可見襄陽戰略位置之重要。南宋王朝在長江一線與北方各王國對峙,把襄樊,尤其襄陽城視其為朝廷根本,關係國家存亡的重地,開府築城,儲糧屯軍,經多年經營,建成為城高池深、兵精糧足的軍事重鎮。
可是在公元1236年,蒙古分兵第二次西征,南下攻宋便稍鬆弛。襄陽防務有長達十年的時間,被宋蒙雙方忽視,幾乎成為荒無人煙之地。只有在春夏之交水漲時,才偶有零星的宋蒙間貿易,甚至不知何時,竟又落入蒙古手中。
直到公元1251年,京湖安撫制置使李曾伯,認為襄陽很重要,派荊鄂副都統高達,率二萬名荊湖軍出發,收復襄陽。李曾伯則在事前便命陳宗海、葉之才等人,率軍前往漢水上游砍巨木數萬根、竹二十餘萬根,編成牌筏後順流而下,供進入襄樊的高達軍隊使用。城內建造營房一萬間,以備屯駐之用。完成後的襄陽城,周圍長九里,樊城則約四里半,防禦工事增強,高達也被任命為刺史、權知襄陽府。
公元1257年2月,蒙將董文蔚率軍首次攻打襄陽,夜領兵於湖水狹隘處,伐木拔根,立於水,實以薪草為橋,頃之即成。至曉,兵悉渡,圍已合,城中大驚。文蔚復統軍前行,奪外城,襄陽守將高達力戰於白河,乃還。高達以白河戰功,進右武大夫、遙郡防禦使。
是年9月,蒙將塔察兒再攻襄陽,面對漢江天險,用了一夜時間架橋過江將城池圍住。襄陽守將高達帶兵迎戰。兩軍短兵相接,先是箭如飛蝗,而後長槍揮舞、戰刀翻飛,一時間襄陽城外血肉橫飛殺聲震天。經過一番激戰,襄陽守軍敵擋不住彪悍的蒙古大軍退守城內。蒙古的先頭部隊衝進北門進入襄陽的翁城。但是衝進翁城的蒙古先頭部隊全部被消滅,此時一江之隔的樊城守將李和帶增援部隊及時趕到,合力擊退了蒙軍的進攻。
高達此人勇猛非常,善於用兵,戰功赫赫,其職守襄陽期間,防禦已修建完善,固若金湯。
林峰帶水師北上,途經襄陽,稍事停靠,領取裝備。
襄陽府刺史高達聞訊來到碼頭到給林峰等人送行,詢問需要什麼裝備,壯士遠行,雖然明知去送死,也算聊表心意。
林峰:「高大人,卑職自配器械還算齊備,唯缺火油,可否援助少許。」
高達點頭應允,從庫中調了數桶火油搬上飛龍艦。南宋時,老百姓經常使用火油做燃料,也就是今天的石油。南宋不自產,是從大食進口,價格較貴。林峰走時匆忙,還沒來得及置辦,就出征了,路上想起來,水戰需要火油。蒙軍中火油儲備充足,常用於縱火屠城,宋軍配備不多,而地方部隊配量就更少了。
高達:「林都頭此去赴國難,若事不可濟,不要勉強,可返程投我軍中。」
林峰:「多謝大人關照,卑職此去定不辱使命。」
高達嘆了口氣,勉勵一番,滿斟壯行酒,送林峰等人啟程上路。
三艘飛龍艦,沿江而上。兩日來雨水多降,上游水位猛漲,江流湍急,航行頗為艱難。迎面遇到上游下來的官船,民船,與其打探軍情,看到林峰增援艦隊規模如此之小,紛言蒙軍勢大不可擋,勸其還是返身逃命去吧。
越往上遊走,江面越見狹窄,難民船越多,阻塞河道,行速越加緩慢,是夜抵達石泉縣,已距應元府不過百里,也是漢水沿岸各縣馳援屯軍集結地。日夜兼程,戰士皆已疲憊,林峰下令艦隊停靠南岸,上岸尋找官衙報道,補充給養。
此時石泉縣城裏已是亂了,城內紛傳蒙軍已攻克興元府,不日便順江而下,民心渙散,紛紛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