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水師 第39章 貨幣戰爭
更新:03-20 13:02 作者:暴雪突襲 分類:軍事小說
兩宋時期民間日常交易的貨幣,是以銅鐵錢進行流通,夾用紙幣,白銀只作大數目的支付。白銀作為商業結算的主要貨幣,但是民間日常流通並不普及。
宋初,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北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7年),朝廷發行一種紙幣,名曰「小鈔」。朝廷用這種「小鈔」來收兌「當十」的銅錢,當時這種「小鈔」的面值是「一貫」,「一貫」約合銀一兩。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禁止私人發行交子,發行交子的權力被政府所成立的各地「交子務」收回。宋天聖元年(1023年)由政府發行兌換券。元符元年(1098年)發行數量大為增加。崇寧四年(1105年)改為錢引。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發行「交子」,初為匯票性質,以後成為流通的紙幣。由於南宋政府的「交子務」不重視信用,濫發交子。使交子逐漸失去百姓的信用。到了宋代後期交子開始貶值,南宋淳佑年間交子(其時已改稱會子)200貫還買不到一雙草鞋。而「交子」則被史學家確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南宋政府發行紙幣「交子」,其目的看來是完全出於市場流通的需要,而其實也為了達到彌補政府財政虧空的目的。當時的政府,並沒有在發行銅錢、鐵錢之外,又有發行大量紙幣的經濟基礎。南宋理宗時期政府財政赤字較大,國庫儲存「空竭」,政府為了擺脫財政困難,專門設置「撩紙局」,「撩紙局」就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趕印、增印「交子」紙幣。
南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所創造的財富占當時全世界的60%以上。宋人成為當時蒙古人、西域人眼中財富的象徵,也是他們想要征服的主要目標。蒙古人在崛起的過程中,宋人的財富是他們最大的動力源和興奮點。
財富是供人們消費和享受的,南宋的國民在消費和享受自己創造的財富過程中,變得越來越驕淫腐化。「錢」成為社會矛盾的起點和終點,由於錢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宋人創造了越來越多的財富;當宋人的財富在戰爭中被消耗,被破壞殆盡後,宋人就完了,只能束手待擒,滅亡了……
南宋朝廷為了從百姓手中得到更多的收入,刮之兩稅而農民窮,刮之鹽賦而商賈窮,刮之牙皂而州縣窮……為了解決財政赤字,為了繼續維持奢靡腐化……圍繞着貨幣大做文章,增印紙幣,飲鳩止渴。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秘密地、不為人知地剝奪人民的財富,在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官商暴利,賺的盤滿砵滿,而小戶破產,一貧如洗,畢生勞作只換做一堆堆廢紙……
南宋的貨幣制度最後崩潰了,經濟崩潰了,軍事崩潰了……
一個國家不經貨幣的表面價值來維持生活,而要靠真正的生產,只有生產才能使貨幣具有意義。只有生產才是貨幣的真正準備,保險箱裏存滿了黃金並沒有意義。
大龍口對外貿易,不接受交子,鈔子,會子,外來紙幣一律不認,只接受真金白銀,銅錢鐵幣或以物易物。
大龍口目前的經濟生活是以計劃經濟為主導,市場經濟為輔導。經濟實體是官辦農場,工場為主,少數農民擁有自留地,產出可自由貿易,亦可在公營商場中兌換各種農工業產品。日常交易中的貨幣流通,主要使用鐵幣,銅幣,白銀等硬通金屬貨幣。
官餉,軍餉,工薪皆以錢餉,月米兌現。久而久之,家有餘糧,住房狹小,混凝土灌漿地基,挖不出存糧地窖。因此許多人家便不來領月米,屯在公倉,待家中少量存米用盡,再去公倉憑欠條提取,即提即兌,概不拖欠。公倉欠條亦可當銀錢使用,在公營商場中兌換各種工農業產品。
於是公倉欠糧單便在大龍口內部全面流通起來,與鐵幣,銅幣,白銀一樣,成為堅挺的硬通貨幣。
鐘不欺發現了個規矩,不管每月發放多少月米,公倉里存糧總是在以軍民實際消耗量在減少。有一日發放錢餉時,鐘不欺手頭銀根緊缺,現錢不足,便試着以欠糧單折銀錢支付薪餉,軍民無有不收,皆習以為常。
於是鐘不欺出於市場流通的需要,為了民眾手裏的公倉欠糧單用起來更為方便,也為了節省銀錢開支,乾脆刻板印刷欠糧單,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