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帝國:開局誅殺趙匡胤 第235章 軍備競賽(特鳴謝書友15109620 的2
更新:06-10 20:20 作者:天涯濁酒 分類:科幻小說
第235章 軍備競賽(特鳴謝書友1510…9620 的2張月票!)
王著道:
「陛下聖明。
所謂有備無患,為防止遼主耶律賢突然大軍襲取燕雲,我大周也應當再大舉擴軍,使兵力碾壓遼國方可。
臣粗略算過,往大了算,耶律賢財力大增下,傾國之力可打造出七十萬板甲騎軍,則我大周龍驤軍可隨時應敵野戰的兵團,亦為此數。」
柴宗訓端起御案前的茶碗來小啜了幾口,笑道:
「太傅,我大周地域漸廣,分派各地的龍驤軍駐軍至少需四十萬人,且楊業從西南捷報已頻頻傳來,相信不久後與大理搭界的數十蠻夷亦將歸入朕大周治下。
屆時此地新收,又須派重兵駐守,以經略西南及至大理、安南一帶。
這麼一算下來,常駐各地州府的駐軍,便大約需要五十萬人。而另需七十萬可機動的兵團,武德司、禁軍皆需時刻拱衛朕,而龍驤衛卻需派駐周邊各國刺探消息,這麼一算,僅龍驤軍便需維持一百二十萬的規模,每年的俸祿即是近三千萬兩銀錢,還算上軍需、糧草、兵器等的耗費,這對國庫的財政負擔是不是太大了?」
王著一思考,也確是如此,再擴軍五十萬,每年就是多了至少一千二百萬兩的俸祿開支,數目太大,簡直是堪比大遼一年的國庫稅收矣。
王著道:
「陛下,臣以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也」。維持可壓制遼國的軍力,至關重要。
臣以為如今「絲綢之路」已經重啟,以陛下精擅財政之道,相信與西域通商的稅收不須二年,便可覆蓋新募軍士的俸祿。」
柴宗訓沉吟起來。
若在大周以農業為根基的社會,與遼國開展軍備競賽,維持如此龐大的帝國常備軍,實屬被動與不智。
每年消耗天量的銀錢、軍需都將成帝國財政的沉重負擔,而若是萬一連續發生氣候極端年份,譬如前世大明崇禎皇帝那樣,在位十七年,年年氣候大災,不是水災便是旱災,還夾以蝗災。
當這種極端情形出現時,縱使目前自己的大周遍地是屯滿糧食的義倉,也是經不住沒有收成的百姓和軍士吃的。而全國商業也會因災害而困頓不堪,國庫稅收大減。
而大周為當世人口最多之強國、大國,縱使有銀錢,又有哪個國家有能養活大周三千多萬人口的產糧?
那時一百多萬的軍士,想要安撫便是個大問題,缺糧少餉下,譁變不是稀罕事。
而遼國的軍制、習俗,除了最精銳的御帳親軍有俸祿之外,其他軍隊皆需自帶乾糧出征,靠掠奪敵國提供收穫。
柴宗訓道:
「為政之道,無論何時當留有餘地,一國財政若出現入不敷出,想要扭轉便大為不易。
太傅所議軍事上須壓倒性的佔優勢此點,朕是認同的。
傳朕旨意,先在全國青年中募兵十八萬人,組建龍驤軍第九、第十兵團,如此龍驤軍可隨時機動的兵力便有五十萬,足以戰勝大幅擴軍後的遼國。
與耶律賢比拼軍隊人數,殊為不智,大草原上幾乎人人生長於馬背上,精於騎射。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連屬國在內千萬人口,大軍竟有一百二十萬人,可稱從十五歲至五十歲的百姓盡皆上陣從軍。
此事待朕再想想別的辦法。」
王著見柴宗訓采了先擴軍兩兵團十八萬人的穩健之策,頌揚了幾句後,遵旨告退出了殿。
午後在養心殿處理了一批重大政務的奏摺後,時已申時,柴宗訓起身往寶慈殿陪母后及一後五妃一同進晚膳。
在唐朝以前,中國飲食文化以分食制為主。
自周禮確立後,儒家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統治者為強調等級意識,分食制很好完成了這一意識的表達。分食製作為一種飲食方式,其飲食文化非常大的影響到了王朝的統治。
新朝的建立就非常需要統治加以鞏固,而分食制其中的規矩意識、等級文化很好的幫助了當時的統治者,所以在唐前期分食制仍然是主要的飲食方式。
唐前期,新生王朝為了鞏固地位,分食制無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既能樹立規矩意識,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