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夜行 第424章 不屑仁者譏
三山街,幾個孩子正在嬉戲玩耍,道路兩邊有些攤販。由於天氣熱,有的攤子在那擺着,小販都避到了蔭涼地里去,看見有客人看貨,這才匆匆跑過來熱情招呼。留在攤位前的,也帶着草帽兒,懶洋洋的,一派悠閒氣象。
忽地,蹄聲急驟如雨,沿着長街有幾十匹駿馬馳來,馬上武士各個身着紅色戰袍,頭戴寬沿遮陽大帽,腰間佩刀,殺氣騰騰。
小孩子們趕緊跑到路邊,一個老頭兒聽到聲音,趕緊跑出門來,正好接住小孫子。老頭兒把寶貝孫子摟在懷裏,詫異地看着那些身着紅色戰袍的武士,他們策馬急馳,一溜煙兒地奔着城門方向去了。
老頭兒看着他們的背影,眨巴眨巴眼睛,終於想起了這似曾相識的打扮,臉色頓時大變:「緹騎?皇上爺重建緹騎了!」
三山街,緹騎狠,驟飛來,似鷹隼。
錦衣緹騎,重出江湖了。
他們重出江湖的第一件事,就是遠赴景清家鄉——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慶陽府真寧縣(今甘肅正寧)明辛莊裏寨子村。指揮使紀大人傳皇上口諭,給他們的命令是:「里寨子村,雞犬不留!」
紀綱手持司禮監出帖並加蓋印信的駕貼,風風火火地趕到刑部,直趨刑科給事中的公署廳,刑科給事中見了皇上的中旨,不敢怠慢,立即在駕貼上加蓋了「僉簽」。
錦衣衛每辦一件皇差,需要持有駕貼,而駕貼須由刑部加蓋「僉簽」才有法律效力,在明中期以前,錦衣衛權柄再大,這一條規矩卻是不敢違背的。
「僉簽」之後,錦衣衛便掌握了生殺予奪的大權,所辦案件無須刑部、大理寺覆審。紀綱立即趕回本衙,發號施令,一隊隊剛剛組建完成的錦衣衛便紛紛衝上了街頭。
景清的家被抄了,一家老少全部抓走,無須經過刑部一審覆審皇上硃批的繁雜手續,立即綁赴菜市口砍頭,景清的外甥劉固、劉國正在舅舅家裏打秋風,也一塊兒倒了霉。
這菜市口只是個俗稱,每個朝代的具體地點都不一樣,一般都是選離刑部比較近的處決人犯方便的地方,還得是繁華鬧市,就是以殺警懾,叫人不敢違法。
當一門老少被砍頭的時候,景清已被帶到了錦衣衛詔獄,綁在那張血鏽斑斑的鐵床上,一個已經失業近十年的行刑師傅,又被錦衣衛請了回來。
他放下小匣子,看看赤身[***]綁在床上的景清,臉上毫無表情,像看牲口似的試了試皮膚松馳度,這才不緊不慢地打開匣子,拿出一柄鋒利的小刀,向景清淡淡地道:「景老爺,小人今兒送老爺上路,手藝荒廢了十多年了,骨什麼差遲,請多擔待!」
然後轉向旁邊的幾個錦衣衛,問道:「活剝還是死剝?」
這個,皇帝倒未吩咐過,眾錦衣衛也都是新丁,十多年前還是穿開襠褲的娃娃呢,也是頭回看見當初常常聽說的剝皮之刑,一時答不上來,一個小旗便瞪眼道:「這個大膽的逆賊,刺王殺駕,十惡不赦大罪,自然是活活剝了他的皮!」
行刑師傅笑笑,便走上前去。景清趴着綁在鐵床上,口中塞着一團破布,怒目圓睜,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行刑師傅走到他的背後,雪亮的小刀舉了起來……朱棣對景清的懲罰是剝皮揎草,懸掛於長安門示眾!
古今中外,各國都有剝皮之法,羅馬、波斯、德國,還有藏人、印第安人……,中國從隋唐以前就有剝皮之刑,不過剝皮後揎草卻是大明宰相胡惟庸的獨家發明。
洪武朝的時候,許多貪官受的都是剝皮刑罰,新官上任,如果衙里有前任是貪污處死的,都有一間單獨的房子擺放着揎了草的前任官員的人皮,繼任官員要去拜拜,以為警示。還別說,洪武一朝三十年的清官數量,佔了大明三百年清官數量的一多半。
其它各朝並不是貪官比洪武朝少,而是抓的沒有洪武朝那麼狠,所以才顯得洪武朝貪官層出不窮似的。當然,受剝皮之刑的也不全是因為貪污受賄,政爭落馬的官員也大有人在。
剝皮有活剝和死剝,藍玉大將軍受的就是剝皮之刑,念及昔曰戰功,當時賜以死剝,就是先處死,再剝皮,一具臭皮囊,也就無所謂了。活剝卻是慘絕人寰。從洪武末年起,朱元璋減輕了刑罰,可是今天,因為景清的金殿刺駕,這位行刑師傅又重新艹起了剝皮刀。
他拈起刀來,刀尖從脊椎飛快地一划,景清背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