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巡湖:開局邂逅白鱀豚 第76章 農田也是鳥樂園
這天晚餐,石毅家的餐桌上,加了道酥炸小黃魚,口感和風味絕佳,讓一家三口忍不住多添了碗飯。
*
次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廣袤的田野里奏響了春耕曲。
石毅來到被翻耕的油菜田,打開了直播間。
「大家好,我是三農主播石毅。」他輕輕朝無人機揮了揮手,一指身後,「今天我帶大家來見識一下,新農村裏的新農事哦!」
[鄉愁留不住:算了下時節,今天是要插秧了吧?]
[大山飛鳥:土地平曠,阡陌縱橫,你們這農田面積好大呀!]
石毅漫步在機耕路上,無人機智能跟隨,將大片水田盡收眼底。
「其實在以前,我們這的土地,雖然也很平整,但因為包產到戶,劃分得也很零碎。」
「不過近年來,我們當地推行土地集中流轉,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把小路推平、大路拉直,自然就小田改大田了。」
將具體的政策舉措一筆帶過,石毅走到一台插秧機前,拍了拍這「鐵疙瘩」。
「大家可以看到,我身旁這台高效有序拋秧機,已經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只需要一個人擺放秧盤,比以前的插秧機,減少了兩個勞力……」
話音未落,馬達聲已經「轟隆隆」地響起。明明駕駛位上空無一人,這台大傢伙就已經開始了作業。
石毅把無人機升至高空,將廣袤的水田收入鏡頭。同樣的機械,這附近竟然有五六台。
[面朝黃土:啊這,竟然不需要人來開?失業率再次+1啊!]
[鄉愁留不住:現在都有拋秧機了?我們那會兒,能有台插秧機,就已經是大新聞了。]
[青青草:不太懂,拋秧和插秧,有什麼區別嗎?]
石毅拿起手機,翻閱了一下彈幕,笑着解釋:「在人工時代,插秧更加精細,種出來的糧食會更多、更好。而拋秧更加快捷,能夠騰出時間來,干別的活。」
「當然,進入機械化時代,這些都成了過去。機插秧的效率,比人工拋秧,還快了不止一倍。」
「不過機插秧有個毛病,那就是利用機械將秧苗用力插進田裏,很容易損傷根苗。而如今,拋秧機出現了。」
無人機緩緩下落,幾乎與田中的水面齊平。鏡頭自動對焦,將拋秧機下方,小秧苗整齊撒落的動態清晰呈現。
石毅走到田邊,蹲下身,指了指田裏間距近乎一致的嫩綠秧苗,然後隨手拔出一根,在手機鏡頭前比劃了一下。
「大家可以看到,這株秧苗基本維持了自然形態。從根到葉,都沒有翻折,幾乎看不到損傷。」
他將秧苗插了回去,又在水渠里洗了手,站起身來:「這樣的秧苗,成活率更高,而且效率也不慢,一次能栽十三行……」
[一溪流水:這個好!我們村過兩天,就有這個機器的演示!大家還都在觀望呢,我先報個名去!]
[鄉愁留不住: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啊。我們那年代,紮腳勒手在地里刨食,現在農民種糧都不用下田了。]
[寶石海星打賞了一架皮划艇:毅哥,你還沒說為什麼它能自動駕駛呢?]
石毅笑着指了指天上:「這當然要歸功於我們的南斗衛星啊!只要設定好了路線,這台無人拋秧機,就能自動巡航了!」
正好,伴隨着「轟隆隆」的馬達聲,拋秧機已經打了一個來回。
石毅抻着脖子,高聲問車上唯一一個擺弄秧盤的師傅:「您這一個小時,能種多少畝地啊?」
這位師傅笑着回頭,手上動作不停:「一個小時,十二畝田,輕輕鬆鬆!」
石毅掰着手指頭一算:「我家一百畝田,一台機子只要八個多小時。這在以前,簡直不敢想像……」
[水星星:可惡,又被主播裝到了!一百畝地啊!]
石毅笑着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