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蜜事 9.第 9 章
老郭家倆兄弟,是一道大門進來分做兩戶的兩家子人。
出了郭萬擔的家,隔壁就是郭千斤家。
郭萬擔家這一側,兩株大牡丹樹結着怒艷的苞蕾,眼看便要開花。
牆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磨成鋒亮的鐮刀、剪子、鋤頭、鐵叉等物,一排排整整齊齊,望過去像一排排整裝待發,隨時奔赴戰場的戰士一樣。
而另一側的郭千斤家門前,泔水橫流,牆上掛着兩隻朽了的破籮筐子,誰勤快誰懶惰,誰富有誰寒倉,一目了然。
恰夏晚提着早飯走出來,隔壁也走出個人來,是個年約六旬的老太太,一頭白髮,精精瘦瘦,手裏端着盆子豬食,站在院門上冷冷看了夏晚半晌,冷哼一聲道:「這就是萬擔替我的六畜從紅山坳買來的丫頭?」
這是郭萬擔的老娘,人送諢名串串娘,概因她是個格外閒不住的老太太,整日在鎮子上都是東串西串的,她家郭千斤雖說人不成,但享有齊人之福,娶得兩房妻室,彼此以姐妹相稱,也是水鄉鎮一大奇事。
夏原來在鎮子上沒少受過這老太太的欺負,不過如今是祖母了,也就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她笑着叫了聲:「奶奶。」
老太太白了夏晚一眼,端着盆子雞食咕咕咕的去餵雞了。
春風拂面,新柳吐絨,正是最好的春三月,沿一條大道出了水鄉鎮熱鬧的大街,一直往黃河邊走,遠看是高於鎮子將近一丈高的黃河懸提,近看,便是一望無際,平展到叫人舒心的,五百畝細沙瓜田。
水鄉鎮三面環山,黃河經流,千百年黃河日積月累,形成了這五百畝細沙田。
郭萬擔是外來戶,是個卸甲歸田的老兵,到水鄉鎮之後,漸漸將這些瓜田買到了自己名下,如今,整片兒的瓜田就是他家的。
這些瓜田裏專種各類甜瓜,各式各樣的品種,像白玉蘭,黃河蜜,香妃瓜,河套蜜等等,一到七八月間,甜瓜酡香誘人,香到金城郡的人都驀名前來,趁着羊皮筏子,一筏子一筏子買他的甜瓜。
如今瓜苗還是小秧子,因怕落霜,夜裏都要用瓦片將其遮蓋起來,等到次日一早太陽出來,才會揭開。
此時於太陽下望過去,平坦的沙地上一隻只叫沙圈圍涌着的瓜苗子筆直排列,可以瞧得見郭嘉一身短衫,就在瓜田裏,一步一隻,正在揭昨夜蓋在瓜苗上的瓦片。
夏晚還在鎮子上做小買賣的時候,每每三月間,傍晚總是磨磨蹭蹭不肯回家,要悄悄兒跑到瓜田邊,躲在抱臂粗的大柳樹後面,看郭嘉往瓜苗上蓋瓦片子。
他干粗活的時候,總是一件磚青色的大褂子,束腰,綁腿,外加一雙麂皮軟靴。兩條腿叫那軟皮面的靴子襯着,格外的修長。
分明對着一地的瓜秧子,手裏捏的也不過瓦片子,可他白膚淨面,發扎馬尾,唇角歪噙着側眸將那一枚枚的瓦片飛出去,例無虛發,穩穩的罩上一顆顆柔嫩嫩的瓜秧兒,瞧着比戰場上威風凜凜的將軍還得意。
為着這個,水鄉鎮的人總是誇讚郭嘉,說他若是從軍,必定是個例無虛發的好弓箭手,可惜了的,身在邊關,他不肯從軍去建功立業,偏偏要去十年寒窗的,要考一個功名回來。
郭嘉其實很少在水鄉鎮的,一年多大半時間都在金城郡。
但只要一回來就會下地翻瓜秧兒,鋤雜草,給花授粉,伺候這些瓜秧子,看這些瓜苗子拙壯成長,漸漸脹圓的各類西瓜,甜瓜,香瓜滿地滾。
他清瘦瘦的身影於湛藍的天宇下格外修長,彎腰再抬頭,一枚又一枚的翻着瓦片兒。
夏晚遠遠看了半晌,傻笑了半晌,於那田梗畔兒上脆生生喊了一聲:「郭嘉,吃早飯啦!」
郭嘉回頭,見夏晚還是昨日那件白面紅底的小襖兒,提着只粗瓷瓦罐兒,挎着只小籃子,于田梗間往來走着,鵝蛋似的小臉兒笑的那叫一個歡實。
他也不說話,轉身到池塘邊洗了手,拍打幹淨身子,就坐到了瓜房前的涼榻上。
這五百畝瓜田中央,隔着一段兒,就會有那麼一座瓜房,房前搭着稻草檐兒,設着老油木打成,鋪着竹蓆的涼榻。在田裏勞作上半日,坐在平展舒適的涼榻上歇息,喝湯吃乾糧,望着四野那一排排整齊無比的瓜苗兒,端地是心情暢快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