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05章 漲稿費(今日三更)
更新:11-11 01:29 作者:坐望敬亭 分類:都市小說
又過了兩天,林朝陽正上班的時候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和地址都很熟悉,是《收穫》來的。
林朝陽的寄出去一個多月,信件一來一回,再加上中間的審稿時間,這個效率倒是不算慢。
他打開信,內容很簡單,李小琳先是誇了一通他的,樸素、平實卻溫暖動人,與當下流行的許多帶有強烈控訴、揭露和批判色彩的完全不同,倒是與上半年發表在《燕京文藝》上的《小鞋子》的風格有些相似。
不過相比較《小鞋子》的人文主義,這部帶有明顯的輕喜劇色彩,仿佛一曲詼諧小調,讓人看完之後忍不住會心一笑,回味悠長。
李小琳給予的評價不可謂不高,不過問題也有,就是他父親巴金老先生看完了這部後不甚滿意。
認為王慶來同志應該堅持在《秋菊打官司》中所堅持的那種現實主義,將諷刺和批判精神更進一步的發揮。
巴金不是認為現在的這部不好,而是覺得林朝陽放棄了之前的風格,有些可惜。
李小琳在信中轉達了父親巴金的觀點,但同時又對林朝陽說,讓他不要有壓力,本身是非常優秀的,編委會已經審稿通過,排期到明年一月份的那一期發表。
又一部即將發表,林朝陽很高興,出不出名的無所謂,最主要的是有稿費拿。
他這部字數達到了接近12萬字,基本就是一部小長篇,按照之前的稿酬標準至少是大幾百塊錢的稿費。
思想着即將到手的稿費,林朝陽繼續看信,沒想到李小琳竟然給了他一個驚喜。
李小琳在信的最後透露,明年一月出版局方面可能會提高國內的稿酬標準,如果新修訂的規定能夠在一月份《收穫》上市之前,編輯部會按照新的稿酬標準支付給林朝陽稿費。
建國之後,中國的稿酬制度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
在1949—1957年之間,國內的稿酬制度發展的很健康,基本是借鑑了蘇聯的按印數定額支付稿酬的辦法。對作家而言,這種稿酬制度能獲得相當可觀的金額。
這一時期文壇誕生了如「為三萬元奮鬥」「萬元戶」這一類的說法,可見當時作家的收入之豐厚。
到了58之後之間,國內的稿酬制度開始倒退。稿酬數額被一再削減,國內的稿酬制度基本名存實亡,寫作正式進入零稿酬時代,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76年才迎來了改變。
不過這幾年的稿酬標準和之前比仍舊有一定差距,只相當於是50年代的三分之一,並且還是一次性支付,沒有印數稿酬。
許多人發表一部動輒百十塊錢,甚至是幾百塊看起來很多,但這裏面涉及到一個單位時間和創作效率的問題。
很多的稿件修修改改、投來投去,可能一年也不見得能發表一兩篇作品,大量的郵寄時間和修改成本無形之中攤薄了稿費的真實收益。
再加上物價上漲的壓力,近一年多來文學界對於稿酬上漲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於是才有了這次稿酬標準的調整。
好編輯!好編輯啊!
李小琳的這個消息頓時讓林朝陽心生喜悅,這可真是急作者之所急,想作者之所想。
稿費的上漲,讓林朝陽連帶着看到信最後李小琳的催稿語都覺得順眼了很多。
本來他是沒打算在收信當天就給李小琳回信,可看完了信,他覺得自己不立即回信都是對小琳姐的不尊重。
又過了兩天,陶玉書回到家跟他說起了話劇的籌備情況。
有了黃會琳的支持,陶玉書她們幾個骨幹分子充分發揮出了當代大學生那恐怖的執行力,僅花了三四天的時間就把《天下第一樓》劇組搭建了起來。
雖然劇組成員百分之百業餘,但大家的熱情卻也是百分之百的。
陶玉書她們動員了包括哲學系、歷史系、教育學系等院系在內的幾十號學生,而她們之所以能夠這麼順利的把學生們招聚起來,也與《天下第一樓》的關係密不可分。
這幫人招人都是靠熟人拉人頭,去了也不廢話,直接把劇本掏出來,這玩意但凡是有點文學和戲劇鑑賞水平的都能看出牛逼之處。
能參與到這樣一部優秀話劇劇本的創作當中,在如今這個話劇熱的年代,沒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