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 427 夫綱何在
正德皇帝一錘定音,然後去後宮探望了一下母后,向她述說了寧王謀反的事情和民間傳言,並請母后寬心,母子倆閒坐談聊了一陣,正德便擺駕回了豹房。b/>b/>
他一路思索着寧王謀反的事,剛剛回到書房,才換下龍袍穿上便裝,還沒來得及去後院兒看看*妃一仙,一個小黃門便一溜煙兒地跑了來,尖聲叫道:「皇上,皇上,大事不好啦!」b/>b/>
正德大驚,急忙喝道:「什麼大事?寧王已經來啦?」b/>b/>
小黃門也是一呆,答道:「寧王?奴婢不明白皇上說什麼,是六科十三道、都察院、翰林院的言官們來啦!數百號人把豹房大門口兒堵得嚴嚴實實,不知道要鬧什麼亂子。還有六部司的官兒們也在不斷往這兒趕呢,錦衣衛已經封鎖了門口」。b/>b/>
正德大吃一驚,揮手道:「快去,問問他們要幹什麼,真是豈有此理」。b/>b/>
小黃門兒又一溜煙兒地走了,過不多時回來稟報,文武百官在豹房門口下跪,要求皇上取消親征,否則百官長跪不起,正德皇帝拍拍腦袋,只覺一腦門的火,他沒想到經過前些日子的大清洗,言官們下跪逼宮的好習慣還是沒改。b/>b/>
他沒好氣地踱了一陣步子,才道:「告訴百官,暫且退下。各回本司辦差,不得再來叼擾,否則廷杖侍候」。b/>b/>
小黃門到了大門外傳旨,百官執意不從,趕來的人越來越多,唐一仙在後院也聽說了消息,她急忙趕到前廳。正德苦笑着把事情對她述說了一遍。b/>b/>
唐一仙想了片刻嘆道:「既然百官如此堅持,那皇上不如從善如流吧。藩王謀反。地確是動搖國本的大事,一個處理不妥,甚至正在遙遙觀望胸藏野心的藩王和地方大員也會附從,那就更加的不妥了,說不得還是讓我大哥去一趟吧」。b/>b/>
正德正要說話,又一個小太監跑了進來:「皇上,楊凌求見」。b/>b/>
「哦?他來了。快快,快宣」。b/>b/>
楊凌急急走了進來,正德喜道:「大門口兒被百官封住了,想不到你倒有本事闖進來」。b/>b/>
楊凌乾笑道:「這個臣是爬牆進來的,沒敢讓他們看到」。b/>b/>
正德喜道:「對啊,還是楊卿有辦法。你趕快再爬牆回去,召集外四家軍,朕稍做準備。也跳牆蹓出去,咱們南下平叛」。b/>b/>
楊凌苦笑道:「皇上還要偷跑一回麼?其實依臣之見,不如由臣走一遭吧。臣一定不負皇上期望,儘快平息叛亂」。b/>b/>
正德皇帝長嘆一聲,說道:「*卿,你也以為朕是好奇。想要藉機下江南遊樂一番麼?三人成虎、眾口爍金啊,謠言說上一百遍,就會變成真的。有關朕的身世謠言從朕做太子時就不斷有人傳播,當初甚至還有異想天開地小民真的跑來冒認朕父地,先皇仁慈,根本沒有理會這等愚民,只是把他趕出京去了事。b/>b/>
現如今寧王做為皇室宗親又這麼造謠,不要說天下百姓、地方官吏,就是朝中百官也有人在猜疑了,朕若縮在紫禁城裏。豈不顯得心虛?再者。寧王是宗室,地位極高。地方官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不免會拘手束腳,做為外臣難免有所顧慮。b/>b/>
第三,*卿啊,朝中沒有餉銀可發了,調度兵馬平叛,卻連軍餉都發不出來,軍心必受影響,就算是派了你去,手下一眾將領又公體*國,你能保證那些士兵也都能顧全大局?朕若親征,就是一個保證,朕是天子,金口玉言,只消說一句平叛之後再犒賞三軍,誰會擔心朕會賴帳呢?遲發個一兩月也就沒有關係了。」b/>b/>
「何況,江南雖然不穩,可是也有勃勃生機,朕一直夢想着親自去看看,看看萬國商船往來的盛況,看看大明的戰艦馳騁海上的威風,這樣的機會並不好找,朕要出一次京,難吶」。b/>b/>
楊凌默然,想想正德所言倒是甚有道理,再者大明正在改革,許多積弊舊習、許多改制中發生的問題,都是由地方官員具折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