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第127章 土木堡(二)

更新:05-04 00:03 作者:熊熊貓呀呀 分類:科幻小說

    第127章  土木堡(二)

    【經過兩代猛人經營,明朝出現「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氣象,距離復興盛世的大業只差臨門一腳。

    明朝的新皇帝說,不玩了。

    因為擴張國際影響力要花錢、常年打仗要死人,對國家來說是必須做的事情,可對國內民生來說是負擔。

    後面的皇帝,不願意折騰了。他們認為大國尊嚴已經足夠了,應該專注小民幸福。

    這麼做也沒錯。

    沒人願意數十年如一日的戰鬥,但凡有條件,誰不想過幾天好日子呢。

    何況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連年戰爭導致明朝財政緊張,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增長,大家都有意見。

    問題在於,休養生息是儘量不搞大工程,該做的事情還得做啊,對北面還是得留有警惕啊。

    比如以前蒙古部落有什麼挑釁動作,朱元璋和朱棣馬上出征蒙古,用強硬手段維護國家地位,也警告其他部落,千萬不要放肆。

    現在不一樣了。

    蒙古做出一些越界的行動,明朝皇帝也不願意管,愛咋咋地,只要來朝貢就行。

    人永遠是蹬鼻子上臉的。

    一次不管、兩次不管、三次還不管緊接着便是更大規模的挑釁,而隨着挑釁的規模越來越大,明朝的影響力也越來越低,這是一個連貫反應。】

    (朱棣打的很爽,但確實耗錢)

    (效仿文景也行,問題是後面你們得出武帝啊!)

    (不能失了血性)

    (就是戰略收縮)

    (也不能說錯,打這麼久,在不剎車,內亂怎麼辦)

    (下西洋不是賺錢嗎,為什麼一直說缺錢)

    (賺的沒花的快吧)

    (維持本身也是要成本的)

    ——————

    朱棣眉頭緊皺,內外都要兼顧,確實不是一件易事。

    注重民生沒錯,只不過光注重民生遠遠不夠,這些後代怎麼回事,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怎麼着,覺得蒙古已經來朝貢了,沒有威脅了,就敢這樣張狂自大了?!

    那可是前元老家,能打出那麼大的地圖,憑什麼就認為人家會一直乖順地聽大明的話。

    漢朝文景休養生息也不忘邊防啊。就仗着祖輩厲害肆無忌憚,人家蒙古也曾闊過,身為皇帝怎麼就不知道各個角度多想想呢!

    朱棣恨鐵不成鋼,瞪了朱高熾一眼。

    朱高熾嘆了一口氣,那能怎麼辦,總是得捨出一部分,不能只防外族,民間也得重視啊。

    永樂年間發生的起義可不少。永樂七年李法良起義。永樂十年廣西莫彥恭起義。十一年武岡起義、婆洞起義、貴州普亮起義。十二年吳者泥起義。十三年四川戎縣起義

    十四年山西廣靈起義。十五年汀州、沙縣、嘉興起義。永樂十六年昌平、靖州。十八年唐賽兒起義


    全國不可能出現全部的風調雨順,只要出現天災人禍,一定會出現饑荒,只要有饑荒,肯定會出現動亂。這些都是要錢要人去解決的。

    更何況,全國天災先不算,朱棣又是下西洋,又是編書,又是幾十萬人一次的五征漠北。

    朱高熾能怎麼辦,他打仗沒他爹厲害,文治這塊不得下點功夫。

    不過,身為大國,只關注自己是絕對不行的。

    維持也是要成本的嗎。

    要想讓大明維持住自己的國際地位,該花的錢還是得花。

    那到底,怎麼做才能算是良策呢

    【比如朱元璋和朱棣執政的時候,非常在乎分化瓦解蒙古部落。

    打一派必然拉一派,一個部落崛起必然扶持另一個弱小部落,永遠讓草原維持勢力均衡,誰都沒有單獨向明朝挑戰的實力。

    這種離岸平衡手才是霸權國家的利器。

    現在的明朝皇帝呢,蒙古部落的崛起和衰落,關我屁事,只要他們不來襲擊就行。

    趁着明朝不管,蒙古徹底失去制衡,有野心的部落領袖開始互相兼併,謀求統一蒙古,成為和成吉思汗比肩的蒙古猛人。

    原本蒙古分為瓦剌、韃靼、兀良哈三部,經過多年兼併戰爭,瓦剌擊敗韃靼和兀良哈,擁立黃金家族的脫脫不花為傀儡大汗,瓦剌首領脫歡做太師,掌握實權。

    脫歡死後,也先繼承太師寶座,磨刀霍霍。】

    (大英:這個我老熟了)

    (好好好,搞半天是綏靖)

    (帶嚶竟是我自己)

    (大明皇帝學學帶嚶帝國)

    (合縱連橫簡直精髓啊)

    ——————

    漢,劉徹:綏靖又是什麼東西,這英不是後世的五常,怎麼着也犯了和明朝同樣的錯誤。

    評論還讓明朝去學英呢,後世的英也是有皇室的吧,他們的治理模式到底是怎麼樣的,劉徹實在是好奇。

    不過,有大漢這麼個先例擺在前面,後世的明朝怎麼不知道學着點。

    他們防匈奴可沒像明那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啊。

    果然,還是皇帝不行。

    畢竟像他這樣雄才大略高見遠識的皇帝,真是屈指可數啊。

    劉豬豬得意地挺起胸膛。

    【蒙古加入朝貢體系是為了經濟利益,畢竟蒙古什麼都沒有,鍋碗瓢盆都需要從明朝買,為了更大的經濟利益,蒙古朝貢很積極。

    大明對蒙古使團始終本着薄來厚往的政策,而且明朝的賞賜是數人頭的。

    比如來100人就給100份賞賜,來1000人就給1000份賞賜,保證蒙古人不會空着手回去。

    於是,蒙古人想盡辦法增加朝貢次數,有時候一年有數十批人來北京,而且人數也逐年增加,從開始的幾百人增加到2000多人。

    大家可以想一下。



  
相關:    百鍊飛升錄  寒門崛起  九龍至尊  修羅武神  
下面更火
搜"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360搜"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