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 第1795章 機場偶遇
李顯國微笑着點了點頭:「實際上,在港口這一塊,談馬錫擁有更為豐富的投資和運營經驗,包括臨港產業,也是我們談馬錫的投資焦點。」
李顯國說道:「之前我們就考察過春山港、高橋港,以及高橋東港區,我們還考察了寧城的周山港、江北的海州港、閩省的閩州港和金門港,綜合考察下來,我們認為高橋東港區的高橋新港的前景最為看好……」
李顯國笑了笑說道:「本來,這段時間我就準備拜訪楊市長,匯報我們對高橋新港的考察成果,我們願意與高橋港務公司合作,投資建設高橋新港。不僅僅如此,我們也希望能夠參與新港區臨港產業的投資和建設,涉及到石化、機械、電子等諸多產業項目,將新港的臨港產業園打造成為中新合作的典範……」
李顯國說着轉過頭看向包飛揚:「我們也是剛剛聽說了匯潯區提出來的離島深水港計劃,這個計劃的想像力非常豐富,構思非常宏大,但以我們對港口的運營經驗來說,這個方案存在着諸多硬傷和不確定性,要想實施的難度非常大!」
包飛揚笑了笑,對李顯國的態度他並不意外。如果說浦江港發力國際轉運港,受到損害最大的就是新港,其次則是新城。
目前,新港和新城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集裝箱港口。過去這十年,在集裝箱吞吐量上,新港有七年拿到了第一,新城有三年拿到第一,相應的年份,對方都是第二。第三、第四大港的情況跟第一、第二差不多,八九、九零年都是鹿特丹港第三,高雄港第四,九一年是高雄港第三、鹿特丹港第四,九二年鹿特丹港重返第三,不過自那以後,鹿特丹港就跟第三無緣,從九三年到九八年,都是高雄港第三,鹿特丹港第四,不過今年鹿特丹第四的位置估計要被釜山港搶走。
浦江港去年堪堪擠進十大港口的第十位,年吞吐量只有306萬標準箱。而排名第一的新城港吞吐量達到了1509萬標準箱,新港港口吞吐量達到了1458萬標準箱。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新港九八年的吞吐量比九七年增加了八萬箱,新城比上年度增加了近一百萬箱,這才超過新港,時隔多年再次拿下世界第一大港稱號。
新港、新城都是以自由港聞名於世,不過這兩個地方本身的經濟腹地有限,新港的貨物吞吐量主要來自國內,也就是主要做內地貨物的轉運,新城港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為國際轉運港,主要做東南亞、東亞地區的貨物轉運。
新港港口的發展,可以說就是伴隨着華國改革開發發展起來的。隨着內地沿海港口的發展,新港勢必受到影響。雖然從眼下來說,新港因為是自由港,港口條件也比較好,除了去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近年來依然保持着較快的增長。不過隨着浦江港、深城港、陽城港的發展,新港受到的影響會越來越大。最多五六年以後,新港就會被新城港超越,丟掉第一大港的位置,然後又被浦江港超越,淪落為第三大港,而且跟前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新港和新城都是做國際貨物轉運的,新港甚至可以說就是做華國的進出口貨物轉運而起家的,新港港口吞吐的貨物大多數都與內地有關。新港回歸以後,一般來說就將新港歸入到腹地港的類型,因為新港的貨物中,有大概七成左右是與內地有關的,加上新港本地的,其國際轉運貨物的比例已經不足三成。
相比之下,新城港依然是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國際轉運港,東南亞各國的貨物大多要在新城港轉運,因為區域內的任何一個國家的腹地都不足以像華國這樣,可以單獨支撐起一個樞紐港。
另外像東亞、東北亞地區前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的貨輪,也會在新城停靠,也少不了會有大量的轉運貨物。比如一些前往歐洲的遠洋貨輪,並不是每次都能滿載,它們就可以搭載一部分東南亞的貨物,到了新城以後,將貨物卸下,再裝滿前往歐洲的貨物……
過去受到航道水深的限制,部分大船只能趁潮進入天江航道,靠泊春山、高橋港口,不能全天候進港。所以浦江港的國際中轉貨量非常少,在總吞吐量中所佔的比例不超過百分之五,可謂非常有限。
浦江建設離島深水港,將徹底打破航道水深的限制,擁有媲美新港、新城的航道條件,可以全天候靠泊第六代集裝箱船,而且潛力還很大。基本上只要能夠靠泊新港、新城的貨輪,離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