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 第一百五十六章又是一個誘餌
段文操說對了,這場戰鬥的結局讓所有參戰將士都異常憋屈。
對於義軍來說,勝利是奇蹟,是意外之喜,是匪夷所思之事,然而,命運之神眷顧,勝利就那麼悄然來臨,就在眼前,咫尺之遙,唾手可得。但是,功虧一簣,就在對手即將倒下的瞬間,命運之神突然拋棄了他們,庇護了對手,讓對手從容而退。
奇蹟終究沒有出現,以弱勝強終究是一廂情願的奢望。實力決定了一切,決定了這場決戰的勝負,假如義軍擁有更強的實力,必將贏得這場決戰,然而,擁有更強實力的是官軍,即便義軍在戰場上完全佔據了上風,也終究沒能擊倒對手。
這種挫敗感讓義軍將士倍感沮喪,一種蚍蜉撼樹般的無力感從心底湧出,霎那間便把喜悅沖得一乾二淨。
對於官軍來說,勝利本屬於他們,賊人已墜入陷阱,敗亡是鐵板釘釘的事,然而,這場決戰顛覆了他們的認知,他們第一次發現,賊人竟然擁有了可以與他們一決生死的實力。雖然他們的實力依舊強大,雖然他們依仗自己強大的實力安全了撤離戰場,但之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強者突然被打倒在地,那種尊嚴被踐踏、榮譽被羞辱的強烈挫敗感,還是讓他們倍感屈辱。知恥而後勇,這場決戰的挫敗對官軍來說是一件好事,他們將正視現實,正視對手,發誓將在下一次戰鬥中擊敗對手,維護自己強者的榮耀。
段文操把自己的實力發揮到了極致,在因為驕狂、自負、大意而導致形勢幾乎一邊倒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保全了軍隊,減少了損失,彌補了因這場決戰給自己的權威所帶來的影響。戰場上的暫時失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信心和士氣的一蹶不振,而段文操偏偏就保住了軍隊的信心和士氣,這足以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展開反擊。
官軍井然有序地撤走了,向瑕丘城撤去。
義軍擊敗了官軍,贏得了決戰,歡呼雀躍,聲震雲霄。
韓進洛、帥仁泰、甄寶車、霍小漢與李風雲、韓曜、孟海公勝利會師於寧陽城下,個個喜形於色,激動不已。徐師仁也在其中,但他的心情就完全不一樣。他在關鍵時刻背叛了段文操,走向了齊魯貴族集團的對立面,他即將面對的不僅是段文操的報復,還有任城徐氏以及眾多齊魯貴族的指責和聲討。大俠就此變為大賊,幾十年的辛勤努力就此化作烏有,其內心之怨憤、痛苦可想而知。
李風雲的心情也不好。不是因為這一仗打得「虎頭蛇尾」,實際上這一仗能打成如此結果,能實現戰前的主要目標,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料,已經算是「奇蹟」了。這也證明了義軍若想迅速發展壯大,必須結盟合作,必須抱成一團齊心協力,合則共贏,分則俱傷。
然而,決戰結束了,聯盟也走到了盡頭,各路豪帥在生死危機化解之後,先前被死亡陰影所壓制的私慾再度膨脹。大家都想做老大,都想王侯將相,都想開創王霸之業,李風雲如此,韓進洛諸雄何嘗不是如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都有機會贏得最後的勝利,既然如此,誰願意放棄這個機會?李風雲願意嗎?當然不願意。既然李風雲不願意,他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放棄爭霸天下的機會?所以,聯盟肯定要解散了。
李風雲不說「散夥」的事,其他諸雄就更不會說了,說了就是眾矢之的。
這一仗已經證明,每一個人都沒有實力對抗官軍,唯有攜手結盟才能與官軍抗衡,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不到生死關頭又豈會放棄個人利益而結盟?結盟了就有整體利益,整體利益必然要凌駕於個人利益之上。這一點李風雲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大家看了,為了義軍的整體利益,李風雲不惜犧牲全部的個人利益,冒着粉身碎骨全軍覆沒的危險奮勇作戰。正是因為李風雲顧全大局、仗義然諾,才有了這場決戰的勝利,才逆轉了危局,拯救義軍於危難之刻。
聯盟的好處實實在在,但整體利益又危及到了個人利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此各路豪帥們十分矛盾,既不想散夥,又不想承擔責任,既想維持聯盟分享利益,又不想付出代價,難以作出抉擇啊。好在李風雲始終沒有說出散夥的事,在戰利品的分配上,也是嚴格遵照盟約,儘量滿足各路豪帥,這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內部矛盾,也給了豪帥們更多的思考時間。
但這件事終究是一道繞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