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第十一章 劉老三衣錦還鄉(上)為烽火如夢
更新:09-04 20:25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軍事小說
眾人一腦袋疑惑的回帳篷,仍舊在楊浩示範下疊被子,整內務,相互幫忙,洗刷之後,排隊出來打飯。至於吃飯速度真不用訓練,一個個跟餓死鬼投胎似的生怕比別人吃少了。
等他們挺着鼓脹的肚子排成兩列縱隊,在劉老三的帶領下來到昨晚幹活的工地,突然見到憑空冒出來的房子和那一堆沒拼裝的板房,頓時傻眼!哆里哆嗦就要往地上跪。
不跪不行啊!半晚上就蓋成了房子,除了神仙手段,誰能辦得到?
楊浩毫不客氣的大腳踹過去:「混蛋!這些都是人造的玩意,等你們學過了一樣做得到!旁邊那一堆你們都要親手去裝。現在,給我滾進去上課!」
說一千道一萬,什麼也比不上擺在眼前的樣板現身說法,來的有震撼力。一聽有可能學到這平地起房子的手藝,十一個人登時有了精神。
這年頭,手藝活都是密不外傳,想要學到手,起碼要去師傅家當三年白工,學個三年五載之後,再幫着干幾年,才可能出師,指不定師傅還留一手。
靈醒如劉老三幾個,明顯感覺到楊浩語氣中的不屑一顧,感情少東家那裏這都不上數啊!得嘞,踏實跟着好好干吧,不為別的,天天大米白面大肉吃着,神仙一樣的日子,不過才**呢!美中不足啊,怎麼全都是瘦肉,沒肥膘子呢?
板房教室內,細木工板材的桌子和凳子整齊排列,講台後是幾大塊白板。奶奶楊李氏換了一身偏襟布鈕敞袖的明清女裝,挽在腦後的髮髻插着一根銀簪,微笑着端坐高背椅子上,一股端莊嫻靜的大家貴氣油然而生。
從小培養出來的民國淑女風範,幾十年持家,經歷半個多世紀風風雨雨,沉澱洗鍊而成的淡定氣質,讓劉老三等人連抬頭直視的勇氣都沒有。心裏頭直打鼓:「娘呀!紫禁城裏頭的慈禧太后老佛爺,怕也就是這等威儀了吧?看一眼都是褻瀆!」
別看老太太對老爺子各種鬥嘴,那是感情。在外人面前卻和煦的如一縷春風,和藹可親的好像嫡親的祖奶奶,幾句話下來,多半沒了親人的土賊混混心懷漸解。
她也不講大道理說長道短,完全是在拉家常一般,用當地土話挨個跟他們噓寒問暖,那種關心寬慰,讓他們感受到久違的親切溫暖。心防既松,深藏的情感被漸漸引導釋放,一個個想起不幸死去,或者還在苦苦掙命的家人,不由眼圈紅腫,有的乾脆往地上一頓嗚嗚痛哭。
沒有人不需要呵護溫暖,沒有誰甘心下賤,若有個和和睦睦的家庭,誰樂意出來丟人現眼,讓祖宗蒙羞?
老爺子從窗戶外看到這一幕,笑眯眯的嘬一口旱煙,道:「妥當了。沒啥意外,這些人往後可以放心使喚。老婆子的功力不減當年吶!」
楊浩嘿嘿笑着擠眉弄眼:「爺爺!當年您老也是讓奶奶這麼降服了的吧?」
老爺子眼皮一瞪,揚起煙袋敲過去:「我打你個混小子!」
楊浩狂笑,抱頭逃走。老爺子搖搖頭,再看奶奶的眼神煞是柔和,頗為懷念當年第一眼看到她拿捏一個掃盲班幾十號人,舉手投足自信裕如的風采。
第一節課其實沒講什麼東西,多半是在交流感情。下課出來放風的時候,楊浩明顯能看出來眾人的精氣神有了相當程度的變化。
要不說這時代的人相對都比較淳樸,日照又是一個交通相對閉塞的區域,周圍群山環抱,陸路直通的主要是莒州到沂州、青州的主道,海面來往的幾乎都是本地的漁船,少數風帆船時不時的給島城、膠州一帶送些不值錢的醬菜如京冬菜,和產量不多的柞綢、豬鬃等。
運進來的東西,多半為麵粉、糖類、茶葉、大米、瓷器、布匹、桐油等等,總起來出少入多,比較窮困。
整個團伙之中,也就是牛二那幾個沂州人因為在南北交通要道上,見識多些,又跟了德國傳教士,比起劉老三這些人明顯刁滑狡詐。而剩下的十一個人,也不是那種堅定要當土匪強盜的死硬派,哪一個都有一肚皮的苦水,一旦倒出來,就是交心的開始。
關鍵有劉老三這個「叛徒」在,其他人想藏私都難。因此楊浩也對他格外的提拔,特地把他叫出來,弄了一輛山地自行車手把手的教他騎。
到了現在,一幫人對於層出不窮的新奇玩意已經不那麼震撼了,其實也是有點麻。劉老三更是早就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