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巨匠 084 好評如潮
更新:09-07 18:45 作者:七七家d貓貓 分類:玄幻小說
在聖丹斯電影節官方評論的右側,一整個版面都是各大媒體的評論。
「芝加哥太陽報」大名鼎鼎的影評人羅傑-埃伯特(roger-ebert)的評論首當其衝,「令人窒息的凌厲剪輯,令人震撼的劇情推進,令人難忘的鮮明角色,令人回味的深遠餘韻。這一切宣告了一位充滿了天賦和激情的導演橫空出世:蘭斯洛特-施特雷洛。」
作為目前北美最具影響力的影評人,羅傑不僅是第一位獲得普利策批評獎的電影影評人,而且他的電視節目也在全球播放,獲得艾美獎提名,甚至於還誕生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羅傑-埃伯特最受忽視電影節」。
羅傑的影評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他評價電影都會給出兩個評分,一個是電影本身的評分,一個是推薦評分。簡單來說,有的作品本身十分出色,但也許因為太過沉重、太過晦澀或者是太過爆米花,而不見得會推薦給觀眾看。他堅持,「電影達到當初拍攝的目的,就是出色的,但承認不等於電影本身值得推薦。」
可以說,羅傑是當代最具權威的影評人,雖然他無法左右票房走勢,也無法左右觀眾喜好,但他的評論往往會成為觀眾評判電影的重要風向標之一。
這一次,羅傑和聖丹斯電影節的官方保持了一致的立場,他不僅給出了四分滿分的四分評價,而且還給出了四星滿分的四星推薦。「蘭斯洛特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真實地記錄下了這片上帝之城的故事,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油畫,震撼和反思融入熱情洋溢的桑巴旋律之中傾瀉而下,令人欽佩之餘,久久難以忘懷!」
羅傑對「上帝之城」的推崇和喜愛由此可見一斑。
「紐約郵報」的特派影評人梅根-萊曼(megan-lemann)也送上了至高讚譽,滿分四分的評價格外耀眼,「猶如在一個煙花工廠引爆了一枚炸彈:激烈、震撼、驚訝、眼花繚亂,而精彩異常!」
簡短卻有利的評論,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那撲面而來的亢奮和激動,再加上四分的最高評價,所有一切讚嘆都無需贅言。
這位任職於全美十大報紙之一的影評人,梅根以不同的視角對電影進行了解讀,「『上帝之城』讓我想起了英國電影『猜火車』——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是由蘭斯洛特從英國帶到了美國,介紹給美國觀眾的。這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因為這兩部電影都關注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處於迷茫和混亂之中的年輕一代,黑暗而混亂到了極致的平凡生活卻帶着絕望逐漸墜落,沒有道德的矛盾衝突,沒有歌功頌德的正派人士,沒有世紀末的大審判,而是以零觀點的方式講述着那個真實、平常、簡單卻又波瀾壯闊的生活。但顯然,這兩部電影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
『猜火車』里的那群年輕人們,試圖反抗主流社會,顛覆四平八穩的人生觀、價值觀,拒絕在平庸的制度之下碌碌無為,他們對生存的荒誕進行了存在主義式的思考,並通過一次對友情的背叛完成了自我的蛻變,從而新生。
在蘇格蘭陰鬱的天空下,馬克一伙人頹廢而迷茫,走到了消極無為的極端,只是坐在鐵軌旁邊『猜火車』。但是在里約熱內盧那火熱到滾燙的陽光之中,那些精力充沛、熱情洋溢的年輕人,卻毅然決然地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上帝之城』里的那群年輕人們,他們肆意張揚,他們熱情鮮活,他們敢打敢拼、橫衝直撞、生猛無畏,有一種青春勃發的少年情深,他們僅僅依靠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這個荊棘滿布的人間煉獄裏盡情狂舞,即使鮮血迸發、即使燃燒生命、即使希望消逝,他們也從來不懂得退縮,彷佛血液里流淌着陽光的味道。
蘇格蘭不是巴西。」
「猜火車」自1996年上映以來,經過時間的沉澱已經成為了邪/典電影最著名的代表之一,同時也是英國電影寶庫里不容忽視的一員,這部電影對於英國文化、歐洲文化的強大影響力至今清晰可見,足以和「發條橙」的地位相媲美。
梅根以這種方式將「上帝之城」推上了神作寶座。
來自紐約的著名雜誌「紐約客」也派出了專業影評人勞倫斯-托普曼(laan)來到了帕克城,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紐約客」不再僅僅是關注政治、教育、經濟等問題,同時也把關注視角從繪畫、文學、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