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明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災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災
嘉靖十六年末,江峰的第一個兒子出生,儘管在這個時代,幼兒的成活率不高,但是江峰這樣的上位者生活的環境和各種條件都是遠遠的勝過平民,自然是不用擔心,確定了海上霸主地位的江峰,好像是已經沉浸在得子的快樂之中,不再有什麼雄心壯志了。
江峰的這種作為,已經是有人給他下了判斷,認為江峰充其量是一個海盜而已,不比六橫島雙嶼兩個耽於安樂的海盜頭子強上太多,也就是人多些,地盤大些。
這時候的人,肯定不知道在幾百年後的爪哇有一個華人的蘭芳共和國,那個國家很快的就被白人和土人聯合抹殺掉了。
朝鮮的華州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在日本的各個大名還有南洋的白人殖民者的心裏面,這個華州已經是類似於日本的諸侯或者是歐洲的公國類似的地步,華州太守府和華州都督府都是有了完備的班子。
不過不管是大明內陸還是海上的商人們,普遍都是把華州當作一個很可笑的東西,華州的官制是一個雜糅,漢唐到本朝的官職名稱都是出現了,雖然是自稱華州,卻還是在大明的藩國朝鮮的土地上,很是不倫不類。
只能是當作一個大海盜為了滿足自己做官的欲望,生造出來的東西罷了,不過很少有人注意到,華州完備的民政和財政體系,江峰手中精銳無比的私軍,名字雖然是私軍,但是已經是遠遠的超過了正規軍。
夷州糖已經是個極大的財源了,現在福建沿海有這樣的一個順口溜,叫做「陸上一年,海上一月,夷州一日!」說的就是福建種地一年,還不如到海上博命,但是海上博命一個月,未必趕得上在夷州販糖種糖,台灣現在已經是完全的放開了,只要過來種田的話,繳納銀兩或者是簽訂文書,就可以被授予田地,種植糧食和甘蔗,夷州有個看起來很是奇怪的規定,若是種植甘蔗,必須種植同樣面積的糧食,不然不允許種植。
糧食和甘蔗必須並行的種植原因就是因為甘蔗的利潤頗高,往往農民種植甘蔗買糧都會比種糧合算,台灣島不管從那些方面來說,保證自給的糧食自給都是必要的,蔗農的糧食個蔗糖不用擔心銷路的問題,大的糖商每年都是等在這裏收購。
旱災過去之後,嘉靖十六年秋開始,南北直隸,山東,河南,浙江的雨就一直在下,歷史上關於這個事情,有頗為簡略的描述:
「十六年秋,兩畿、山東、河南、陝西、浙江各被水災,湖廣尤甚」
「十六年,京師雨,自夏及秋不絕,房屋傾倒,軍民多壓死。」
傾倒的房屋自然不會是達官貴人們的豪宅大屋,普通的百姓和士兵自然都是怨聲載道,京師的境況還是比較好,南北直隸和山東河南的情況完全可以用敗壞來形容,出現這種情況,政局民心不穩,朝廷必須就要給予賑濟。
歷史上的時候,大災的賑濟雖然是讓朝廷的財政和儲備捉襟見肘,不過勉勉強強還是完成,但是在山東和河北的旱災之後,陳聾子之亂,和劉十三,聞刀掀動的魯南大亂,那場變亂之中。
南北直隸震動,四省衛軍紛紛的調動圍堵,兩鎮邊軍南下,漕運中斷幾個月,損失大量的人口,朝廷基本上沒有什麼錢剩下了,何況每年的九邊該花的錢還是一分不少的花出去,朝廷裏面那裏還剩下錢。
現在江南江北的商團商會各個富的流油,每個人手中都有巨量的物資和錢財,但是他們卻屬於免稅的階層,或者說他們本身就是收稅的人,壓根不會拿錢出來賑災,嘉靖皇帝不管如何總要壓迫戶部去拿出銀子來救濟災民。
並不是他們有什麼菩薩的心腸,只是歷來大災之後就會有大的民變,到時候皇帝的位子恐怕都是坐不穩了。
目前剩下的方法就只是開闢新的財源,找到新的收稅對象,擺在嘉靖皇帝面前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解除海禁,二是朝着不在大明領土管轄之下的那些莊園收稅。
擺在江峰面前的情報,都是一些朝野間的傳聞,這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嘉靖在朝堂上提出開放海禁的主張之後,文武百官和勛貴,不管是不是在海貿中收穫利益的,都是異口同聲的反對。
清流們的意見頗有說服力,除了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勞民傷財,民不聊生這種歷史論據,還有因為開放海貿,引來了大批禍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