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七十章【陰謀家】
更新:08-07 21:53 作者:朝月清風 分類:軍事小說
作為大隋太原留守,李淵統管着大隋帝國的北部邊防,可謂位高權重。
不過說起李淵這個人,大夥可能既熟悉又陌生。作為大唐的開國皇帝,他的前任(以暴虐聞名的隋煬帝楊廣)和後任(集英明與神武,智慧與謀略於一身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名動天下婦孺皆知,倒顯得這位開創者夾在這兩大牛人之間顯得有點默默無聞。史書上記載李淵這個人出身可不一般,是典型的官>
得費點唾沫說道說道。爭取不廢話簡單點說。南北朝時西涼國開國皇帝李暠是李淵同學的先祖,而李暠自認為自己的先祖是漢飛將李廣,這個有點扯啊。李暠生子李歆,李歆是個終結者,西涼國到他這兒被後來崛起的北涼滅了。
滅國之後的李歆的兒子李重耳就跑路了,逃到了南朝的宋。李重耳生子李天賜。李天賜生下了大頭兒子李虎。這個李虎,就是高祖李淵的爺爺。李唐皇室的譜系不斷被修正,到高宗李治時期,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李耳被正了位,被李唐尊為始祖。
真是強強聯合啊,估計老子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後代發家當皇帝了,也當含笑了。
這也好理解,跟現在流行修家譜差不多,不過這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您找不着工作連肚子都混不圓,即使您祖上姓愛新覺羅甚至跟當今國家領導人在姓上搭點邊,綠着眼鏡哪有心思去整這個?
繼續!李唐自己標榜出自帝顓頊高陽氏,在唐堯之時,高陽氏有個兒子叫庭堅,官居「大理」,因自稱為理氏,這個理後來就成了李了。
終於勾搭上了,難為他們老李家了,真不容易。玩命忽悠無非是向唐堯這個方向靠,目的奏一個:突出這個唐堯的「唐」,愚昧忽悠百姓,認為自己李唐得天下是應了上天的旨意罷了。
真實的歷史情況怎麼樣呢?史學家陳寅恪有一番考究,先生認為:「李唐或許是出自趙郡的漢族的破落戶,或為鄰邑廣阿庶姓之『假冒牌』,既非華盛之宗門,故漸染胡俗,名不雅馴。」
河北趙郡小戶人家,中原混不下去到邊境打仗撈取戰功,跟胡人廝混一起,靠拳頭硬發家了。就這麼回事,沒那麼玄乎。有了權勢跟現在大款權貴一樣,修祠堂修祖墳玩命神話自個祖宗,這不奇怪。
不管怎麼說,到爺爺李虎時,老李家翻身了。南北朝的後期,華夏大地幾百年的戰亂動盪和民族融合,統一成了大勢所趨。
跟現在發展經濟需要資本家一樣,國家統一需要開打,拳頭硬的軍事貴族集團成長起來了。
說來也話長,北魏時期鮮卑族拓跋部落建立了中原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可是從遊牧生活方式到農耕生活方式,那可是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從帳篷里搬進大瓦房、牛羊肉換成白米飯這種物質生活形態的簡單轉變。
還牽扯到了包括語言、服飾、風俗、文化、宗教、體制等柔性制度方面的改變。
如果政權偏安一隅倒也罷了。但是強人政治家拓跋宏橫空出世,這位猛哥在471年成功上位,不過那一年他還是個5歲的毛孩子,開襠褲還沒脫,權力集中在祖母馮太后手裏。但這位馮太后是漢人,所以拓跋宏同學很小就受到漢化的影響較深。
親政後拓跋宏同志做了大量民族融合和具有歷史進步意義的工作,其中影響深遠的就是搬家(遷都)。
對新的改革,當然鮮卑舊貴族反對老大啦,代表人物就是太子元恂(拓跋宏為漢化自己改姓元),猛人拓跋宏同志不惜宰了太子元恂排除障礙,排除萬難終于于公元494年遷都成功,定都洛陽。
推動了民族融合和社會進步,但詭異的是千秋萬世之功的文帝改革卻很快要了帝國的命。四十年之後,北魏這個雄踞北方的巨人終於轟然倒塌。如果不改革說不準偏安一隅或苟且偷生可以長命百歲,天天折騰玩命健身鍛煉反倒很快歸了西。
什麼邏輯嘛!繼續!改革尤其是遷都導致的最大問題是邊境危機。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不斷侵襲(當時的柔然),北魏在沿邊境線建了六個軍鎮,分別由功臣**充任,並給予高官厚祿作為回報,以期保證帝國的安全。
但遷都讓情況完全變了,隨着帝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下,六大軍鎮的影響力也不斷削弱,待遇自然也下來了。
民族問題和待遇問題深深地糾纏在了一起。居住在邊境線上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