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25章【唐明皇25】
更新:08-29 09:01 作者:朝月清風 分類:軍事小說
武三思當年曾有句名言:「我不知世間何者謂之善人,何者謂之惡人;但於我善者則為善人,於我惡者則為惡人耳。」這話聽上去似乎是強盜邏輯,其實也無可厚非,不過是實用主義罷了,而且很像美國的外交政策:對我有利的,就是盟友,要團結,要拉攏;對我不利的,就是敵人,要打擊,至少是制裁或封鎖。而李林甫以後的所作所為似乎就是這句話的充分體現。
如同劉備遇到諸葛孔明之前,到處東逃西竄,連個安身之地都沒有,遇到孔明後,才開始了三分天下的歷程。李林甫也是一樣,在和武氏私通前,他在官場上碌碌無為,隨世浮沉,無論忠也罷,奸也罷,都沒有大的動作,充其量也不過是跟隨宇文融、崔隱甫咬了張說一口,但和武氏私通後,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樣比較當然不倫不類,但除去善惡不說,武氏確實是李林甫的諸葛孔明。在李林甫以後的一切行為中,在在都有武氏的影子。也可以說是被她教壞了。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說:「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實際上,李林甫也正是在這一年才開始和宦官和嬪妃家打交道,並且窺視玄宗左右的動靜,揣摩皇上的心思。這一點不僅是武氏教他的,而且應該有相當大的工作是武氏替他完成的。李林甫雖是吏部侍郎,但要廣交宦官和妃嬪也有很大的難度。他並沒有多少進宮的機會,在宮中也沒有關係網,而武氏卻有。玄宗身邊的第一位紅人高力士原來就出自武三思家,所以她要進宮應該是很正常的事。她又身為女人,出入妃嬪家也不會引起人懷疑。如果李林甫自己這樣做,早就引起群臣攻擊了。武氏究竟為他做了多少工作,自然無法知曉,但至少是幫他鋪平了宮中的道路,贏得了皇上的讚許。這已是成功的第一步。
此時朝廷政局平穩,唐玄宗家中卻烽煙驟起,開始了一場帝王家中很常見的「奪嫡之戰」。
事情是這樣的:多年前武惠妃就「寵冠後宮」,她所生的兒子壽王也最受玄宗寵愛。玄宗的原配王皇后在開元十二年被廢為庶人後,皇后的位置就空虛着。開元十四年,張說罷相後沒幾天,唐玄宗要立武惠妃為後,御史潘好禮上疏勸諫,主要論點有三:一,武姓和李家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武則天曾滅唐也),陛下如果立姓武的人為後,有何面目見天下人?二,人間傳言:「張說欲取立後之功,更圖入相之計」。三,太子不是武惠妃所生,武惠妃又生有兒子,如果立為皇后,太子的地位必然動搖。
唐玄宗此時還是聽得進一些諫言的,何況這三點無人能駁,便打消了立武惠妃為後的打算,但在宮中,武惠妃的禮儀卻和皇后一樣。這一點外廷大臣們當然管不着了。但這位御史也不是危言聳聽,立武惠妃為後的確涉及到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武惠妃的父親是武攸止,武攸止是何人?武則天的侄子也,封爵為恆安王。如果立她為皇后,以後再成為太后,難說不會出現第二個武則天。唐玄宗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打消了念頭,至於張說和太子地位問題,他雖有顧慮但不會是主要障礙。
王皇后沒有兒子,當時的太子李瑛是趙麗妃所生,《新唐書.后妃傳》稱她:有容止(很漂亮),善歌舞(能歌善舞)。在開元初年最受寵愛,所以李瑛才能以次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武惠妃得寵後,趙麗妃也就寵衰愛馳了,在開元十四年鬱郁而死。帝王家中的一條鐵律就是:母以子貴,子以母貴。這兩條並不相悖。比如說慈禧,雖沒當上皇后,但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她也就「母以子貴」,和皇后並肩為兩宮皇太后。而「子以母貴」就更好理解了,皇上最喜歡那個妃子,自然愛屋及烏,也最寵愛這個妃子生的子女。而這個妃子生的兒子也就最有希望成為太子,如太子李瑛。東漢光武帝就是因寵愛貴妃陰麗華,執意要立她生的兒子為太子,而當時皇后所生、已經策立的太子也很乖,不等父親廢他,主動交出太子的位置,可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沒娘的孩子沒人疼,自玄宗寵愛武惠妃後,就把一腔父愛轉移到壽王身上了。趙麗妃死後,李瑛更是備受冷落(後愛薄),此時他也應該主動讓出太子的位置,就不會有以後的殺身之禍了。可惜他身邊沒有一個好老師。
隨着壽王李瑁的年齡不斷增長,奪嫡之戰也進入白熱化階段。唐玄宗也開始正式考慮是否廢太子、另立壽王為繼承人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