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28章【唐明皇28】
更新:08-29 09:01 作者:朝月清風 分類:軍事小說
其實李林甫能任相十九年、專政十六年,根本原因在於他「善養君欲」。《舊唐書》載:上在位多載,倦於萬機,恆以接對大臣拘檢,難徇私慾,自得林甫,一以委成。故杜絕逆耳之言,恣行宴樂,衽席無別,不以為恥,由林甫之贊成也。
這段話把玄宗和李林甫之間的需求關係說的無比透徹,「恣行宴樂、衽席無別,不以為恥」這已不是聖明天子的行為,而是和隋煬帝一樣的荒淫無恥了,卻也是玄宗自開元二十九年得到楊貴妃後,在宮中和貴妃及她的三個姐姐韓國夫人、秦國夫人、虢國夫人共同鬼混的真實寫照,史稱「三人皆有才色,上呼之為姨,出入宮掖,並承恩澤,勢傾天下。」,連當時人杜甫也敢譏斥虢國夫人「淡掃蛾眉朝至尊」。《資治通鑑》稱這三人家裏「競開第舍,極其壯麗,一堂之費,動逾千萬;既成,見他人有勝己者,輒毀而改為。虢國尤為豪盪。」這些錢可都是玄宗賞賜的。玄宗要過這樣的生活,如果張說、張九齡在相位,是行不通的,不但要拼死力諫,而且也不會給他這麼多錢任他揮霍。當時皇上還沒有小金庫,要用錢還得從國庫中拿,也必須通過宰相。而李林甫不僅迎合「君欲」,而且大大讚成,並且提供一切條件,即所謂「善養」。而當玄宗找到更好的「善養君欲」的人——楊國忠後,也就把李林甫撂到一邊去了。
開啟禍端
李林甫對朝廷作的最大壞事其實是改革了軍制,這在當時反而沒有引起任何人的異議。
唐初一直到開元年間,一直實行以文臣統馭武將的方針,各地節度使都由朝廷重臣——各部尚書甚至是宰相擔任,駕馭帶兵的將領。這些擔任節度使的文臣如果成績突出,便直接調回朝中當宰相。所謂「出將入相」。
李林甫為了杜絕節度使入相、威脅自己地位的最大可能性,就向玄宗建議節度使應該都由寒族和蕃將擔任,理由是「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以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這理由也足夠冠冕堂皇,而當時玄宗雖然沉湎於淫樂之中,卻有「吞併四夷」的遠大理想,也覺得是非常好的合理化建議,就接受了。各地的節度使都用蕃將,而且把精兵都充實到邊疆,形成里輕外重的局面。以前的節度使都是幾年一換,以防節度使形成自己的勢力。而從這以後,安祿山等蕃將擔任的節度使都十幾年不換,得以專權自恣,而部下對節度使的忠心慢慢變得比對朝廷的忠心還要牢固,也就直接導致了「安史之亂」和以後相繼不斷的武將反叛及藩鎮割據,一直到唐朝滅亡。
李林甫作此事也沒有預料到後果,他只是想把節度使入相的路途堵塞而已,卻無意中把大唐的根基給毀掉大半。這才是他的最大罪惡。
8.憂懼而亡
李林甫屢興大獄,自知得罪了許多人,深怕有人刺殺自己,所以在家中設置多道門關,又在牆中建夾層(複壁),還設置了許多機關,一個晚上就要變換許多地方睡覺,像薩達姆似的。連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究竟在哪裏。
楊國忠得勢後,他更加憂慮了。因憂慮恐懼過甚,得了心臟病,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十月,李林甫帶病陪同玄宗到華清宮,心口疼痛加劇,巫醫說見到聖人(唐人對皇上的稱號)會好些,李林甫求玄宗見自己一面,玄宗此時對他已經是又厭倦又反感了,只是讓他站在庭院中,自己站在樓閣里,舉着一個紅巾向他招招手而已。君臣的密切關係到了冰點。李林甫受此刺激,不久就死了。
他死後,玄宗還是為他按最高禮節舉行了國葬,但楊國忠卻不肯放過他,和安祿山一起誣告他和蕃阿布思謀反,並讓他親戚里和他關係不好的人作證。玄宗大怒,把他的墳掘了,剝去他的官服,把口中含的金玉也挖了出來,廢為庶人,另按庶人的方式埋葬。家人也都被免官流放。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月,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盛唐結束了。
點評:對於李林甫,還是身受其害最深的唐玄宗最為了解:「此子妒賢嫉能,舉世無比。」李林甫一生,全在「妒賢疾能、誅鋤異己」上做文章。他先是掃除所有站在他前面的人,如張說、張九齡、裴耀卿、嚴挺之這些人,通過誅鋤這些異己分子掃清通往宰相乃至獨相的道路;當他站在最高端後,又開始向後看,剷除那些有能力向自己挑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