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六章【唐明皇6】
更新:08-29 09:01 作者:朝月清風 分類:軍事小說
太平公主決意定要拉李隆基下馬,軟的不成來硬的,就自己出面,乘馬車至光范門,在諸相退朝時堵住他們,暗示大家說,李隆基不適合當太子,諸相聽了臉色蒼白,都認為不可,但畏懼太平公主權勢,沒人敢跳出來反對,只有吏部尚書宋璟站出來,說:「太子對天下建有大功,是未來繼承天下的合適人選,公主何出此言?「會談不歡而散!宋璟散會後越想越不對,大唐帝國自高宗李治以來,女性干政掌權層出不窮,江山因而混亂,對大多數正直的臣子而言,這現象是他們想極力避免的,現在好不容易睿宗在位,太子李隆基又有賢名,絕不能讓太平公主重燃女性掌權的火焰,是該時候挺身而出,確保大唐免於女主之禍了。
賢臣出奇策
想法已定,還需要找人出謀劃策,而這時朝中重臣在謀略上被公認是一把好手的是宋璟的前輩兼好友,時任兵部尚書的姚元之(就是有名的姚崇,原名姚元崇,後改名姚元之,最後又改名姚崇)。姚元之跟宋璟在武后當皇帝時就已經是朝野知名的大臣,宋璟在武后時期擔任御史中丞的官位,姚元之則資歷更深,在武后時期就曾經為相,且一向以足智多謀聞名。當時,張柬之等人密謀政變,逼武則天讓位給李顯,姚元之就是重要的策劃者,但因為在張柬之等人決定把武后送到上陽宮軟禁時,姚元之思念武后舊情,忍不住哭泣,張柬之等人就把他貶到地方去。(可見張柬之等人氣量狹小,格局不足,很快就失敗,見前文所述)
宋璟找姚元之,把那一天在光范門的狀況跟姚元之說了一遍。
姚元之聽了宋璟的說明後,就問宋璟說:「當今天下,您認為何人對太子的地位威脅最大?」
宋璟回答:「野心最大,莫過於太平公主!所以太平公主對太子地位威脅最大。」
姚元之道:「宋公所言甚是,但您要知道,自從武后退位以來,天下民心對女主當政並不擁護。韋後之敗,固然由於智短德薄,但也因為民心不附,所以太子當日舉事,天下轟然響應,起因在此。現今皇上天性恬淡,又非常重視手足之情,皇上的同胞兄弟姐妹,均已逝世殆盡,只剩太平公主一人。太平公主目前可以憑藉皇上的寵信攬權干政,唯一忌憚的是太子英名果敢,且立下大功,朝臣擁戴。因此若太平公主想長期干政,勢必要想法子動搖當今太子的地位,才有機會。」
宋璟問道:「公此言有理,那依您判斷,太平公主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動搖太子地位?」
姚元之道:「太子仁孝,無重大過失可以利用,但現在還有兩人在身份上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一位就是宋王(李成器),他是皇上的嫡長子,雖然當初是宋王要求把太子之位讓給當今太子,且宋王個人並無當政野心,但還是有可能為野心家所利用;另外一人是豳王(李守禮),他是前太子李賢長子,是高宗皇帝(李治)長孫,他也可能被野心家所利用,為了杜絕這種可能性,我們要想辦法安排兩位王爺離開京城,我建議我們上疏皇上,讓兩位王爺出任州長,可避免在京城多生是非。另外,政變發生,通常來自禁軍,如果能請皇上同意將左右羽林軍改編為太子宮近衛軍,作為太子拱衛,不但可消除政變禍源,且萬一發生政變,太子宮會有足夠的反擊實力!」
宋璟道:「姚公此策大妙,我還想到,不如我們也建議皇上將太平公主及其夫婿(武攸暨)送到東都洛陽安置,這樣可減少太平公主幹政機會。「
姚元之提醒宋璟,後一件事一旦被太平公主知道,則兩人禍事不小,但宋璟認為,這件事有利於大唐江山,自己願意承擔後果,於是兩人就商議定了,在適當時間,向皇上奏報。
景雲二年正月(公元711年),宋璟及姚元之兩人一起向李旦秘密奏報說:「宋王(李成器)是陛下長子,豳王是高宗皇帝(李治)的長孫(李賢長子),如今太平公主興風作浪,散佈不利太子的言論,使太子在位子上自感不安,非國家之福。我們建議將宋王、豳王派到外地當州長,薛王(李隆業)及岐王(李隆范,兩位都是李隆基弟弟)的左右羽林軍改編為太子宮的侍衛軍,並將太平公主及其夫婿武攸暨送往東都洛陽,如此,太子自安,國家也才穩固,願陛下深思。「
李旦聽了宋姚二人所言,心中有些詫異,但細思又有一定的道理,就說:「我已經沒有兄弟,只有一個妹妹,送到東都去太遠了,我再要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