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125章 歸正人_頁2
徐平一時沉默不語。
收下陳天明,他就是歸正人,現在朝廷雖無成例,但也大致有跡可尋。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無非是讓他入學,賜給閒田耕種,免賦稅之類。歸正人有這麼多優惠政策,自然也不是沒有限制,主要是不許隨意搬家,婚嫁官府也要過問,主要是怕他們有異心,鬧出事來。
中原為天下之主,天下雖大,莫非王民,其來如歸。宋朝對外國投奔過來的人都加一個歸字,主要分為歸正人和歸明人,其他如忠義、忠勇等諸多名號也只是旌表,還是歸在這兩類之下。
歸正人,元是中原人,後陷於蕃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歸於正也。其實就是淪落異域的漢人,由於種種原因,選擇歸國。唐朝疆域廣大,雖然並沒有像漢朝那樣大規模地向外移民,但為官經商等種種原因,還是有不少人流落在周圍的小國,林林總總加起來也不少。
歸明人,元不是中原人,是猺洞之人來歸中原,蓋自暗歸於明也。就是本身是少數民族,選擇內附的,主要有納土歸明、舉族歸明、降人歸明等一些名目。典型的如黃天彪,就是納土歸明,舉族內附,所以才享受諸多優惠。
宋朝官方政策雖然對歸正人和歸明人都歡迎,但還是有細微差別。最主要的是歸正人主要在北方,而徐平邕州這裏西南沿邊,以及荊湖兩路,招納的都是歸明人。這少年身份沒問題,地方卻有些尷尬。
邕州這裏管治不嚴,以前也不是沒有從外邦回國的人,但都是悄悄落下腳來,委託小吏納入編戶而已。這少年是徐平碰到的第一個正經頂着歸正人名頭來的,難免要謹慎一些。
想了一會,徐平還是決定按照常例的政策辦。雖然在異鄉兩百多年,時間確實久了些,但願回來也不能拒之門外。
「這樣吧,你先在這裏住些日子,等有可靠之人回太平縣,你隨着一起回去。太平縣有蔗糖務的學堂,你便先在那裏附籍讀書,其他一應生活所需,我自會命人難你安排好。」
陳天明聽徐平應口,大喜過望,忙道:「官人深恩,學生沒齒難忘!不過日常所需就不勞官人費心了,學生這裏薄有儲蓄,足夠日常所用。聽聞官人是天聖五年的一等進士,能聞教誨,就感恩不盡!」
徐平知道自己這個進士水分頗大,雖然這也幾年也努力讀書,總是心裏沒底,所以一般不與干人談學問的事。聽了陳天明的話,便道:「我這裏事務繁忙,想與你談談學問,也沒有時間。你還是到太平縣去,那裏新來了一個教書先生,是江南人,名叫李覯,學問極好。江南詩書之鄉,他的見識也非尋常,你還是到他那裏求學。」
陳天明心裏微有些失望,不過不好表現出來,還是謝了徐平好意。
至於該給的優惠政策還是會給,怎麼處理就是陳天明自己的事了。
說過正事,便閒聊幾句,徐平問道:「交趾為中原郡縣之地,也有千年了,想來那裏中原去的人也不少。」
「與土人比起來,我們中原人還是太少,常受他們欺負。不過積年下來,再少也形成了幾個聚落,我住的地方便全是中原人後裔,也有幾千人。」
徐平吃了一驚:「這麼多?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嶺南,哪怕就是交趾那裏有大片平原,幾千人的聚落都是不小的勢力了,沒想到漢人還有這種規模。漢朝開拓邊疆,伴隨着中原人的大量外遷,徐平這個時候西南還有大量那時留下的漢蠻。唐朝時則與之相反,大多是把邊疆人口遷往內地,倒沒想到還能在交趾留這麼多人。
陳天明道:「幾百年累積下來,幾千人也不多了。再者中原人與土人通婚的很多,也攢下不少人口。」
徐平點頭,心裏記住了這事。再聊幾句,便讓吏人帶了陳天明下去。
回到後衙,見桑懌還眼巴巴地在那裏等着自己,徐平笑着過去,與他把殘棋下完了,便停住不下,推說休息一會。
兵士上了茶,徐平一邊喝着,一邊對桑懌說起陳天明的事。
最後,徐平搖頭感嘆道:「卻沒想到交趾那裏有這麼多漢人,你說,他們要是像北方漢人一樣,幾百幾千地來歸正內附,會怎麼樣?」
「勸你可別動這個記頭!在邕州這裏,朝廷只想着邊疆寧靜,從真宗年間起,內附的歸正歸明人往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