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6章 召對
十里長亭,晏殊和呂夷簡向李迪祝過酒。徐平上前,舉杯道:「前日相公迎我,今日我送相公。西北數千里之遙,路途險惡,相公珍重!」
兩人一起飲罷,李迪拉着徐平的手道:「西北數千里之地,皆是你拼殺下來。我此去守西北,因為行得匆忙,未與你詳議。到西北後,事情輕重緩急,可有說法?」
徐平想了想道:「攻戰征伐,與守土安民畢竟不同。依着我在西北時所見所聞,雲中與契丹毗鄰之地,當以撫民墾田為上。如果契丹有爭執,相公可與其虛與委蛇。至於引動契丹國勢,則由駐那裏的幾軍為主,經略司不要去撩撥契丹。自豐州至銀夏、興靈,則力行並帳為村,括土為丁,移風易俗,兼從內地招募人力。河西之地,並無大股勢力,依原秦鳳路行事即可。唃廝羅和西域諸國,還是先撫綏為上,免得引動新收之地動亂。等到河西和秦鳳路平定,再徐徐圖之。是與不是,相公到了西北依實際斟酌。」
李迪謝過,由隨行的侄子李及之扶着翻身上馬,與來送的眾官員拱手作別。
此次到西北,李迪以文明殿大學士、使相,任秦鳳、涇原、環慶、興靈、銀夏、豐勝和甘肅路七路經略安撫使。不再兼都部署,沒了用兵之權,並不算是帥臣。但西北離着中原太遠,地方廣大,情勢複雜,朝廷給了李迪一項便宜行事之權。遇緊急時候,可以先發西北各軍作戰,同時飛馬報朝廷,由樞密院追認。
文明殿本無大學士,李迪以宰相之尊,七十高齡出鎮邊陲,特設大學士以示尊寵。
看着李迪遠去,晏殊有些惆悵。從次相升到首相,本來是應該高興的事情,但自己之下的次相是回京的徐平,實在讓人高興不起來。徐平以前做三司使的時候,一般的參知政事都壓不住他,現在攜西北大勝歸來,加上三司升起來的一班官員為助,就更加壓不住了。
晏殊是個圓滑的人,也沒有爭權奪利的心思,並不想與徐平爭一時長短,做個太平宰相就知足了。不過李迪走了,徐平回來,兩府人事肯定大變。自己做為堂堂首相,竟然到現在皇上也沒問過將來的執政人選,明顯是要先問過徐平。這種滋味,總是不好受。
好在晏殊有自知之明,知道沒有徐平在政事堂,自己也坐不上首相的位子。有呂夷簡在樞密院,除了李迪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做宰相。這樣一想,倒也釋然。
眾人回到京城,天已過午,互相問訊之後,便各自回第。晏殊有些不自然,其他執政不知道自己將來的去向,難免人心惶惶,草草地各自散了。
徐平剛剛要離開皇城,便就有小皇門過來,讓他立即入宮面聖。
看着徐平隨着小黃離去,晏殊和幾位執政心中五味雜陳。此次從西北回來,明顯徐平是要大用了,依他以前做事的風格,朝政肯定要大變,誰知道會選誰做助手呢?
徐平的年紀太輕,為了便於施政,晏殊的位子是坐穩了。兩位參知政事,杜衍和陳執中可就不好說了。不在於他們兩人的能力如休,為人如何,只在於徐平覺得對不對自己的味口。由一位新任的年輕宰相來決定參政的人選,看起來荒謬,但實情就是如此。
入了大內,徑直到天章閣,通稟之後把徐平引入,小黃門便躬身退去。
看着走進來的徐平,趙禎喜滋滋地道:「自卿回京,各種事情紛雜,一直沒有時間單獨敘一敘。送別李相公,平靜些日子,今日得閒,我們詳細說一說你這幾年在西北的事情!」
徐平捧笏:「陛下在京城運籌帷幄,臣在西北決勝千里,伐不臣平其地,也不是大事。」
趙禎大笑:「我未必運籌帷幄,你卻確實決勝千里!哈哈,當日派你去西北,想的只是滅元昊氣焰,讓他依然歸附朝廷稱臣即可。卻不想你一時手滑,斬了元昊,敗了契丹,拓地數千里!本朝武功至斯為盛,有此功績,百年之年之後朕無愧於祖宗!」
說完,命小黃門賜座上茶,與徐平隔着案幾對面而談。
徐平哪裏敢跟皇帝面對面坐着,面帶笑意,自己把位子挪到一邊,在側位坐了。
趙禎知道徐平不是張揚的人,也不勉強,讓了茶,問道:「說一說,元昊到底如何?自他反叛,常聽人說這廝英武不凡,非平常人物。到底是不是如此?」
看趙禎興致盎然的樣子,顯然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