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41章 宰相的日常
政事堂里,徐平再三考慮,與其餘宰執商量過後,決定歸義軍的客禮不給前來京城的曹賢順。以手札付韓琦,命他查訪瓜、沙二州民情,看民心所依,再行決定。一旦對納土歸附的歸義軍行客禮,就要在沙州開王府,真封王,而不是李佛瑪和寧令哥這種,在京城裏形似圈禁的亡國王公。
天下已經大一統,不能再行封建,封在沙州的王,只是那裏民眾的精神寄託,地方治理還是由朝廷派出流官。精神的歸精神,現實的歸現實,那裏是佛國,這個沙州之王更多的是作為佛祖菩薩在現實世界的象徵。用徐平前世作比較,類似於活佛之類人物。
王爵是現成的,西平王,歸義軍節度使曾經被封過這個爵位。至於佛教裏面是什麼樣的地位,還是由當地人去決定,朝廷予以追認即可。
西北佛教盛行,與中原文明是不同的,要獲得人心,就要承認這種不同。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不能夠削足適履,那樣是會鬧出亂子來的。有西平王這樣一個精神象徵,可以凝聚西北的人心,對宋朝恢復廣大的西域地區有無窮的好處。同時,也可以抵抗另一種文明不斷東進的腳步。至於未來如何,會不會跟中原一樣,就看後人的努力了。
將到京城的曹賢順,徐平建議,把他在元昊滅沙州前的爵位升一升,由譙郡開國侯進譙郡開國公,各種官、職、功臣、檢校、散官一起升上來也就是了。從此之後就是開封城裏的閒散王公,不必像李佛瑪和寧令哥那樣嚴加看管,快活過日子就是。
歸義軍的曹家,自認曹操之後,郡望為譙郡,是以公侯之爵多繫於譙郡。至於他們是不是真的曹操之後,甚至是不是來自於異族漢化的胡人,就不必深究了。異族漢化取一個漢姓,顯貴之後再認一個歷史上有名的祖宗,是正常步驟,並沒有什麼特別。
把政事堂的決定寫成熟狀,眾宰執一一簽名畫押,徐平封了起來。大部分的政事,都是這樣決定的。之後熟狀送入大內,趙禎畫可,再到政事堂,由知誥擬敕令。
皇帝當然有不同意宰執熟狀的權力,但宰執也有堅持的權力,看最後誰先讓步。趙普為相的時候,要用自己看重的官員,太祖不同意,逼急了耍無賴道:「我就是不准,你能夠怎麼樣!」趙普堅持,君相僵持了很久,最後太祖讓步。有一次鬧得更僵,太祖把趙普的熟狀撕碎扔在地上,趙普撿起來回家重新粘起來,太祖無奈還是同意。
政事必出中書,皇帝是沒有權力自己任命官員、決定政事的,一定要宰相同意。雙方實在不能合作,就換宰相,就看有沒有本事讓群臣認這個換上來的宰相了。
封好熟狀,徐平一一看宮中送過來的手詔。手詔是趙禎想做的事情,送到中書來,宰相沒有異議,直接由知制誥擬敕令,用印之後頒行天下。宰相不同意,則封還,重新送回宮中去。宰相正式稱呼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合中書施政和門下封駁為一體,隋唐時的三省制實際已經廢除,部分恢復了秦漢的丞相制度。給事中的封駁權,部分地轉移到了通進銀台封駁司。不過這衙門相對中書相當弱勢,有時候宰相直接不理會他們。
把關於政事的手詔分到一邊,把趙禎的私事放到一邊。私事無非是要給哪個妃子加封號加月俸,要給哪個外戚、宗室之類的親戚封官加錢。皇帝也是人,是人就免不了各種各樣的人情糾葛。趙禎的耳朵根子軟,經常是親近的人在他面前說一說,要官要錢,他隨口就答應了。有時候為了表示自己真心是愛哪個嬪妃,幫哪個親戚,還會當面寫成手詔。
皇帝答應得隨便,宰相封還得也就隨便。徐平把趙禎自己私事的手詔堆成一堆,隨手劃拉進旁邊放的一個布袋子裏。每到月底,徐平進宮奏事,會把這袋子還給趙禎。
這辦法不是徐平首創,他也是沿襲成例而已。王曾所說的怨歸於己,恩歸於上,這種做法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這種手詔不由宰相擋下來,真當敕令發出去,趙禎就等着上朝被群臣噴。大部分時候都是他被噴了,還要把敕令收回去,宰相也被連累着丟人。這種事情出現得多了,是宰相失職的一種表現,會被台諫噴得干不下去。
去掉了趙禎私事的手詔,徐平才細看關於政事的手詔。哪些可以施行,放到一邊讓宰執傳閱簽字畫押。哪些徐平不同意,直接就收起來,入宮奏事的時候跟趙禎說明理由。徐平認可了的,其他宰執有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