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與劍的多重世界之戰 第132章友軍之圍下
魔法杖,魔導槍杖。
回首過去,昨天還是戰友。
展望未來,今天已是敵人。
什麼是真理,真理是炮程。
——————————
瑪雅之壁,坐落在群山環繞的一片大綠洲之上,高聳城牆依託丘陵坡地從西邊山脈的這頭,一直延伸至東邊的山脈。東西兩面是天然形成的山丘,南北兩面則是人工建造的城牆,高30米,寬10米。炮台林立的兩段城牆上,更是能融能機動鋼鐵和魔導戰車在上面行駛。
依山而建的主城堡位於西邊的山丘,無論是蜿蜒的山地路上,還是山腳下的綠洲,都少或多分佈有磚石制的城塞建築。較為平整的山丘高地上,則佈置有少則數十門,多則上百門的火炮陣地,被固定好的炮台總是指向長城之外的荒漠。
陣地之中,即便是最小的火炮口徑也在150mm以上,最大更是達到600mm口徑!這種巨大的魔晶炮裝彈完全依賴魔導升降機與懸浮法陣進行。沉重的大口徑炮彈被裝在整齊的支架上,存放於被挖開的山洞裏面。被綿延數千米的城牆包圍在內的大綠洲,則同城外的大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僅一牆之隔,內外卻仿佛兩個世界。
在和平時期,這裏是西大陸連接南、北大陸的陸路交通中樞,是西大陸東部邊境的大漠內唯一的補給地點。而在魔物戰爭時期,這裏則是關鍵的前沿陣地,一旦丟失西北之間的陸路交通將徹底斷絕開來。正是因為戰略上的重要意義,作為永久防禦工事的瑪雅之壁(城),長期駐守有4個魔導軍團,分別為2個混成步兵軍團、1個機動鋼鐵、和1個裝甲戰車團,並有駐防西陸邊境的第一魔法集團軍,共計16個魔法軍團(一線野戰部隊)在需要時進行輔助防禦。
只不過,那已經是成為過去式了……就在前天,向東線移動的魔法軍團為了打掉瑪雅之壁的炮火優勢,再勸告守軍投降無果後,於其火炮的射程之外,在魔導望遠鏡的注視下,明目張胆的開始構建大型魔法陣……
流星火雨,雷暴雲,間斷地狂轟濫炸了兩天兩夜。裹挾着漫天塵埃的龍捲風暴,更是將城內脆弱的木製房屋席捲而空,讓風沙覆蓋了這座巨形城塞,廣大的綠洲也好似變成了被沙灘包圍的湖泊。
轟隆隆的炮火聲不斷地從殘缺的城牆上傳出,魔晶和榴彈拖拽着炙熱的尾光划過天空,遠方大小不同的爆炸聲響不絕於耳。將整座城市包裹在內的泛光力場護盾,早已在昨夜停止的魔法轟炸中崩潰瓦解。因為敵我數量差距懸殊,困守在高牆之內的守軍沒有選擇於荒漠中展開野戰,最後只得注視着己方的防禦工事被逐漸摧毀,殘存的炮兵陣地十步足一。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又高又寬的瑪雅之壁是用各種魔法礦石熔煉鑄造而成,在建立之初便考慮了對高級魔法的抗打擊能力。即便廣域魔力護盾崩潰的現在,這座屹立千年之久的城牆也不過是牆頂被轟塌出了十數個缺口,並不影響城牆的整體結構及防禦能力。高十米,寬五米的城門則是由堅固的抗魔合金鑄成,打開時以魔導牽引機器升降拉起,再放下時則直接成為了城牆的一部分,基本上不存在結構弱點。
「注意,西北方向發現敵人!是元素傀儡!魔法軍團的元素傀儡!!」
伴隨着瞭望塔內的士兵藉由魔法廣播大喊出的聲音,黃沙漫漫的遙遠丘地之間,身高四至五米的高大岩石傀儡,無視炮火的轟鳴與濺射的煙火和破片,拖着沉重而又緩慢的步伐,向瑪雅之壁所在的方向發起衝鋒。
「快,再裝填!開炮,開炮!」
但這些看似威武的元素傀儡,卻比鋼鐵魔像的動作更加機械且不靈活。如果是在古典時代,這些由魔法構造的高大傀儡的確是碾壓雜兵,與攻堅破城的利器。可在魔導兵器普及,武器威力日益增大的現在,這些移動緩慢的東西,就和它們的機械同類「鋼鐵魔像」一樣,是純粹的炮灰單位。除了用高大的身軀去消耗敵人的炮彈或魔力以外,再面對重視遠程火力的軍隊時沒有任何的作用,往往是尚未接近敵人,便被輕易的轟殺成塊!
操作着魔晶炮的士兵一邊校準着炮口指向,另一邊由裝填手熟練的打開炮門,隨手撿起一塊散落在地上的魔晶就往炮膛里裝,並順手關上炮門,而瞄準完畢的炮手則用力一拍擊發晶片,炮體上的符文隨即閃亮出一陣白色微光……轟的一聲!又一顆魔晶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