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 第三十八節 金陵掘金(1)
踏進這號稱東南第一都的金陵城,梁崇信甚至覺得這一座城市的每一塊城磚,每一片碧瓦,每一根立柱,都一點一滴的浸潤出唐河民族的文明韻味。紫金山、清涼山,莫愁湖、玄武湖,雞鳴寺、棲霞寺,夫子廟、烏衣巷,江心洲、燕子磯,龍蟠虎踞,每一處地名都有着其獨特悠遠的魅力和歷史淵源,若是要論歷史久遠,這金陵城甚至比起燕京中州建都時間還要長遠,只不過當時的群雄爭霸,很難說得出究竟誰才是正統而已。
作為軍人,梁崇信最重視的還是號稱東南第一水陸要塞的城防設施,應該說金陵城的防禦體系堪稱帝國一流,扇江在這裏已經進入了道闊水深的尾段,浩浩蕩蕩的扇江河在金陵城前繞城而過,將金陵城南門牢牢封住,金陵城的南門外這一片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扇江上的第一繁忙重要的河港碼頭。而一條支流也從西北角入城而過,最後在西南角出城注入扇江幹流,而這條河也就是名聞遐邇的帝國風月第一河――秦淮河。
秦淮河在西南角注入了扇江,也與扇江形成了一個約四十五度的夾角,在夾角的尾部兩道水閘牢牢鎖住了河流,這也就成了帝國水軍直屬艦隊金陵水營的駐地。城西清涼山下的石頭城更是自古要塞,牢牢的扼住西來水陸兩路,石頭城上的巨型投石車不但可以牢牢封鎖通往金陵城咽喉要道,更是將扇江沿江水面都包進了打擊範圍,既與金陵城牆成犄角之勢,又統攬水陸兩路,可謂防禦中堅。
良好的水路條件為金陵城提供了一道天然的防禦體系,而金陵城並沒有忽視陸地上的防禦,高厚的城牆從三面環抱着金陵城,其規格完全按照燕京標準,從某種角度來說,金陵城的城防體系甚至比燕京還要勝一籌。
不過良好的防禦體系並不等於城市就能固若金湯,當魯陽和彭城相繼陷落的消息傳到金陵時,任何人都清楚金陵已經沒有防禦的的價值了,整個東海郡都已經陷入了西疆軍的控制中,困守燕雲的北方軍甚至連自保都難以做到,更不用說孤懸一隅的金陵,再頑抗下去就毫無意義,選擇開城降服應該是最為明智的抉擇,畢竟都是內戰,秦王也好,燕王也好,都是唐河人的內部事務,沒有必要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這種觀點似乎現在越來越流行。
金陵的歸順標誌着整個帝國內地除了司徒泰自己的封地燕雲郡以及燕京外,帝國其他地區都已經歸順在了秦王李無鋒的治下。一個殘缺的燕雲郡和一個不知道往何處去的燕京已經無關大局,剩下的事情似乎更多的是需要通過政治層面上的談判而非武力手段來解決了,很多人都這樣想,不過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有這種打算。
在沒有接到秦王府的指令前,梁崇信和成大猷都並不準備就此止步,相對於成大猷的好戰姓格,梁崇信覺得將第一軍團和第八軍團都交給成大猷應該是可以放心的,梁崇信一直覺得也許還需要給司徒泰來一記沉重的打擊才會讓他徹底清醒認清形勢,這是梁崇信和成大猷的共識,只不過成大猷更希望能夠將金鵬旗一直插到鄂霍次克地區(注1),多頓人不可能不為他們的愚蠢和貪婪付出代價,成大猷一直這樣認為,既然做錯了事那就應該受到懲罰,沒有特例可言。
金陵城內只保留了第一軍團的一個直屬聯隊,第一師團駐紮在魯陽保持對燕京的威迫之勢,其餘四個師團加上第八軍團的四個師團都已經連夜啟程北上與在濟州等得不耐煩的成大猷匯合去了。梁崇信並不認為金陵城有什麼值得需要坐鎮的地方,在他看來東海的戰局可以說用席捲兩個字來形容,而現在東海的局勢則可以用河清海晏四個字來表述,對於司徒泰統治的終結東海地區無論是士紳貴族還是工商階層都表現出來並不亞於江南民眾的高興,東海所遭受的荼毒也絲毫不亞於江南,尤其是金陵、彭城和登州工商業較,當然一些和司徒泰有着特殊利益關係的家族除外。
梁崇信當然清楚自己被秦王殿下留在金陵的目的何在,在西疆任命的東海總督上任之前,梁崇信知道自己不得不扮演一次崔文秀曾經多次扮演過的角色,清理那些需要清除或者剷除的勢力,為已經捉襟見肘的西疆財政掘取帝國建立之後所需的巨額資金,這個有些見不得光的任務只能由宣佈處於軍管狀態的軍方來執行,梁崇信當然知道這個惡人不好當,為了地方政斧曰後更利於開展工作,這些罵名很多時候就只能由軍方來承擔了。原本梁崇信希望由成大猷來擔綱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但秦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