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金主 二四五 五倫
更新:09-04 22:46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仁壽堂除了需要銀子,還需要大規模整合。∑,
以前各家都喜歡集中在通衢要地設店,搶奪貨商資源。如今統合成了一家,自然不需要那麼多店,那麼多掌柜。該賣的不動產要賣掉,該調任其他地方任職的掌柜要調任,該打散的夥計要打散從新組隊。
這些活當然都是袁正淳和程宰需要乾的。
如此一來還會有溢出的掌柜和夥計,這些人到底是該派往浙江、蘇州等外地,還是搶佔上海縣,這就屬於戰略決策了。
仁壽堂的戰略決策屬於徐元佐,這是大家都默認的事實。
徐元佐最終的選擇卻是向南發展,以拓林鎮為切入點,向金山衛城和南匯角鋪開,設立牙行、貨棧、店鋪。
這個舉措讓人十分不解,難道徐元佐這是要向衛所都司那邊下手了?
他們當然看不見徐元佐謀劃的金山島佈局。
在商業環境大好的情況下,牙行很罕見有人虧損。既然之前都沒有虧損,那麼併入之後自然更沒有道理虧損,尤其是徐元佐還增強了財務審核制度,稍許完善了一些內部控制。接下去的工作就是執行,以及緊盯執行。
這都是程宰的工作了。
這段時間還是徐階老先生召開王學大會的時間。李閣老正式投誠,表示願意前來講學,所以徐閣老自然要等等這位老夥計。先期到達華亭的心學大儒,只好先開起了小會。
徐元佐夏圩、唐行、郡城三個點到處奔波,為了減少路上浪費的時間,已經學會了騎馬。據說騎馬能夠減肥,不過徐元佐無肥可減,身材如舊,馬倒是明顯瘦了許多。
安排好唐行的工作之後,徐元佐得到消息,何心隱何老師來了。這位是他在王學裏的恩師,也是他出入心學大儒門庭的通行證。不能怠慢。
「為師此番前來,倒不是為了徐少湖的大會。」何心隱仍舊是一副冬烘先生扮相,只是將近一年未見,再見時卻覺得老了許多。他此番直接到夏圩來找徐元佐。也顯然是不想在徐階面前露面。
雖然徐、何二人算是過去的盟友,但是徐階越來越偏向於學術,而何心隱重視的是實踐。前者是理論家哲學家,後者則是活動家革命家,雖然不至於反目。但是要想坐在一起愉快地聊天卻也不容易。
徐元佐在這間宿舍里頗有安全感,對何心隱笑道:「老師莫非是為了學生來的?」
原本只是玩笑,不過何心隱卻是十分認真地點了點頭。
「為師聽聞了仁壽堂之事,略有所悟,特地來與你聊聊。」何心隱道。
徐元佐收起笑臉,暗道:老師這消息倒是靈通得很。不過想想泰州學派的開山祖師王艮,門下有五百弟子全都是社會底層的農夫、樵夫、商旅、陶匠、鹽丁……他們這一脈算是最接地氣的,得到風聲自然要比高高在上的士林夫子們快許多。
何心隱道:「為師至今有兩大迷惑不得解,敬璉不妨幫為師參詳。」
徐元佐也沒有客套,默默將自己調整成「思辨模式」。
「第一樁是保身出身之辯。」何心隱怕徐元佐對泰州思想不熟。解釋道:「心齋公(王艮)是強調明哲保身,然而為師卻覺得出身更加重要。若是只保身而不出身,何以學聖人之所行呢?」
徐元佐目光飄向窗外,似沉思又似發呆。其實是在回憶泰州學派保身出身的基本概念。
泰州學派雖然被譽為真正的啟蒙思想,然而就目前而言,時代局限性仍舊很重。
王心齋公和顏農山公(顏均)最討厭遊民,所以才提出「明哲保身」。保身既有保護自己的意思,也有安心履行本業的意思。前者被時儒詬病「遇難則多有苟且之輩」;後者則被後人指斥為:鞏固封建思想,桎梏百姓發展。
何心隱師承泰州學派,但是自立宇宙。不傍人門戶,被顏均稱為「舊徒」,頗有留校察看的意味。然而正是這種純正的泰州家風,讓何心隱在顏均之後扛起了泰州學派的大旗。泰州心學到了顏均有一轉折。到了何心隱又有一轉折。
何心隱的轉折便是「出身」。
此時何氏出身之說尚未大成,雖然有了苗頭,但是知行尚未合一。按照陽明公的有一知必有一行來說,知行未合一,便說明知行俱無。這便是何心隱的疑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