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金主 二五四 保護傘
更新:09-04 22:46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徐元佐見到蕭安,自然知道父親回來了。●⌒,不過他現在身兼徐家布行的總賬房、仁壽堂的掌舵人、鄭知縣門下行走、《故訓彙纂》聯絡人助理……實在是分身乏術。說起來他對這個家也並沒有足夠的親近度。每次想到父母,仍舊是前世數十年的父母面容。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徐元佐真希望自己能夠沒心沒肺地忘記前世的情感,再不用受親人隔離的折磨。
隨着日子一天天過去,鄭知縣越來越多地催問收稅進度。整個大明的稅收中,糧稅佔了百分之七十五,商稅和各類雜稅佔了百分之二十五。然而在松江,商稅的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三十,不能不重視。
仁壽堂在唐行的進度還算讓人滿意,在十月之前就粗略登記完了唐行的商鋪、商行。然而在地稅幫催和埠外徵稅上,仁壽堂就顯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徐元佐用甘成澤的家丁護衛,打破了這些局限性。如果不是《曲苑雜譚》取得的話語權,進行了強有力地掩蓋,或許他的惡名還會直達北京呢。
進入了十月,《曲苑雜譚》的鼓吹風向就是:納稅即精忠,能捐則利仁。
孟子首倡君子不言利,宋人已經對此解釋為君子不言私利,只要為國為民謀利,不失為仁。這些觀念拿出來鼓吹,正好適應當今風潮,更可以博取海瑞的好感。
因為海瑞就是君子不言私利,而為國為民謀利的典型榜樣。
如果說《曲苑雜譚》最先是針對士林,搶奪話語權,如今則已經滲透到了普通民眾之中。茶樓、飯肆、酒莊,乃至於街頭坊尾,都有人以讀報為生。如今信息奇缺,《曲苑雜譚》裏要什麼有什麼無論是高大上的儒家思潮,還是下里巴人的艷詞小曲,盡皆在內,實在是雅俗共賞。
因為有這樣的思潮鋪墊。仁壽堂收稅嚴苛,非但沒有成為反面典型,更是成了一支造福鄉梓的「仁義之師」。
……
「君子獲利,潤身之餘。必定利群利國,濟人濟世,天下好事無逾於此。」
衷貞吉拍了拍手裏的《曲苑雜譚》,道:「此言略有偏頗,然而『利群利國。濟人濟世』八個字卻是說得甚好。我等牧民官對地方縉紳多有謙讓,正是為了讓他們能夠在潤身之餘,利群利國而已。」
鄭岳微微頜首,冠巾微顫。他目前的完稅進度在整個南直都排在前列,即便跟蘇州府幾個縣比起來,也是光彩奪目。海瑞就在松江,難免要多加褒揚,叫他的官聲益發好了。要知道海青天以前的屬下,可是沒一個不是活在折磨之中的。
「然則,為何本官收到百姓喊冤。說是仁壽堂組建私軍,宛如匪寇,洗劫村落,殺人放火?」衷貞吉臉色一變,從袖中取出一封訴狀,擲在桌上。
鄭岳脖子一僵,沒有動手。
「拿去看!」衷貞吉冷聲道。
鄭岳這才上前,展開信紙,一字字讀罷,人卻輕鬆下來了。
「老黃堂息怒。」鄭岳放下訴狀:「此乃刁民誣告無疑。」
「哦?華亭縣何以如此篤定?」衷貞吉眯着眼睛。回想起苦主那副哭天愴地的悲慘模樣,並不覺得是誣告。
「老黃堂容秉。」鄭岳道:「本縣執法收糧,差役公人下鄉必有信牌。此狀中所列時日、地點,下官皆有記憶。的確發牌無疑,所以收糧之人乃是公差,哪裏來的仁壽堂私軍?而訴狀中所謂殺人放火,既不曾聽聞鄉里老人上報,也沒有屍首求驗,難以置信。」
衷貞吉一聽。也略有所思:人命關天,若是真有人被打死,屍體早就抬到縣衙門口擺着了。而且苦主也沒說是他家誰人遭打死,只說是被搶了許多糧,這的確不合情理。
「至於搶糧……」鄭岳微微蹙眉:「訴狀中語焉不詳,不報實數,到底是搶糧,還是徵稅,這就很難說了。下官這就明人勘察清楚。」
衷貞吉臉色稍霽,問道:「律例之中明文定法,不許大戶包稅,為何仁壽堂會隨公差收稅?為何還有呼嘯上千人之說?」
鄭岳早就有所準備,道:「老黃堂,仁壽堂並非是隨公差收稅,而是因為他們素有善名,為了防止下面差人狐假虎威,魚肉鄉里,這才跟去看着。另一面,他們也出頭勸鄉中吝嗇之家依法完稅,算是幫忙。南直諸縣多有這等大戶,也算是熱心鄉梓之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