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 第二百一十五章至和三年的鐘聲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大雪之後,鄒家莊進入了農閒時節。
由於宋代並沒有象後世那樣過冬的小麥,所以從十月中旬起會陸續收割了最後一批農作物,直到次年的二月,土地都是大量的閒置,只有少量的農田會種上蔬菜。農夫們會趁着下雪之前把今年漚好的肥料深翻到地里,然後等到下了一場大雪之後,肥料的肥力會被農田全部吸足,以備來年的春耕。
宋代的氣溫普通低於後世,夏天最高氣溫約在三十度左右,冬季特別的寒冷,很多地區都是低於零下十度以下。
宋太祖之後的宋史里隨處可見某年某月某日,連下數日大雪,民房被壓塌多少。江淮一帶的太湖曾經在仁宗年間結了數次冰,冰上可以跑馬,足見氣溫低到了何種程度,居然連溫暖的江南也飄起了雪花。真宗天禧二年正月,永州大雪足足下了六個晝夜方才停止,民房倒塌無數,路有凍死之骨,州官上表泣血請求賑災。
這麼嚴寒的冬天,人類可以穿上冬衣渡過,可是樹木卻裸露着軀幹,鄒晨害怕樹木們難以熬過會大批的枯死,所以請求二伯和父親把鄒家莊範圍內的林地全部穿上冬衣。鄒正達和鄒正業對此頗是有些不以為然,可是拗不過鄒晨的苦苦哀求,最終還是同意按她說的去辦。
於是他們在下雪之前號召了全村閒着的勞動力,扛着稻草和石灰,把道路兩旁的全給刷上了石灰,而象那些離莊子比較遠的則是直接綁了一圈圈的稻草繩。三十傾林地里的藥材被用稻草編的蓆子給仔細蓋上以免它們被凍傷,龍路口的千畝果園也將小樹苗和藥材給細心的保護了起來。
莊子裏許多人對此不太理解,為什麼要給樹木刷石灰或者綁草繩。鄒家人解釋道,天氣寒冷,樹木也需要過冬,石灰和稻草會給樹木保暖。如果樹木被凍死,來年你們需要柴火的時候上哪裏去弄?現種樹還來得及嗎?樹木在夏天的時候給我們提供陰涼和柴火,我們冬天的時候保護它們,這是互利的事情。
莊民們聽了之後有覺得好笑的,有覺得頗有道理的,有不以為然的,然而鄒家給的有辛苦費,所以大家倒是都搶着去干。不過是幾天的時候,便把鄒家莊所有的樹木全給保護了起來,就連鄒家莊往宛丘官道上去得那條路上的樹也被用石灰給刷了刷。
鄒晨來自於後世,知道樹木對於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道路兩旁的樹木會起到隔離帶的作用,把嗓音全部給吸收,村莊中的樹木會在夏天產生大量的樹萌以供人乘涼。最重要的則是鄒家莊因為東面有三十傾的一塊大林地,所以空氣才會這麼清新。如果這些林地全部被砍伐變成了農田或者農舍,那麼空氣質量便會立刻下降。
所以她才會要求二伯和父親帶領着全莊人去保護樹木,這哪裏是在保護樹木,這其實是在保護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吸入鼻中的空氣。
鄒家莊的人,好象每時每刻都在忙碌中。別的莊子一到了冬天便全體貓冬,男人們或是結伴出去喝酒,又或者四處遊蕩鬧事,女人們無非就是閒聊或者是做些針線活。鄒家莊則不同,每天早上醒來,該去作坊上工的就去上工,沒在作坊上工的便去曬場那裏,那裏每天都會有人在教怎麼樣編蓆子和簸箕還有鍋拍篾子,若是天氣寒冷或是下雪便會挪到旁邊的小屋子裏去教。
一張蓆子,夏天的時候可以賣到七八十文左右,然而耗費的心血也是巨大的,秫秸需要切成片,這叫篾子,然後還要刮破篾子,編隔子和挑蓆子。一個人如果編一張蓆子,是需要五六天時間才可以編完的。簸箕、鍋拍、蒸餅用的篾子則是只能賣十幾文或是幾文,所以初開始學習的時候很多人不願意學,於是鄒族長便利用族長之威,直接發話若是不學的直接滾出鄒族去。教你們一個謀生的本領還不想學?你們想幹啥?想在家閒着當大老爺嗎?這些東西賣的錢便是你們明年的稅錢,不學還等啥呢?最終那些人只能乖乖的跟着學了,沒過多久,村里所有的人都掌握了一手編蓆子的技術。
到了明年開始收兩稅和身丁稅,果然家家都是用賣小東西賺的錢交得,又是話風一轉開始誇起鄒家和鄒族長的好處來。
茶棚那裏有經年的老農在講着自己一生的種地經驗,也有人在講着養牛養羊的經驗。有許多來走親戚的人都用羨慕的眼光看着那些跟着學編東西的人,走到茶棚那裏有意無意的停下腳步,側耳聽着茶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