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 第二百一十九章美娘生子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芒種之後,鄒家莊便開始在水田裏種植黃穋稻,旱田中種植粟米,其他幾莊聞風而動,紛紛隨着鄒家莊一起開始種植。
七月初一,鄒家莊宣佈成立大農會,凡進大農會者必須為本庄的戶長或鄉書手推薦之人,進會之時,本庄須得交十貫以做抵押。此事在陳州府引起轟動,共有二十三個村莊願意進會。每莊交納了十貫抵押金後,鄒家宣佈兩位直節郎為會長和副會長,鄒族長為理事,鄉書手為副理事,黃老爺為掛名理事。其他的幾個莊自己選出一名幹事,另有專攻農技的農技員。
鄒家又捐銀五百兩,在鄒家莊住宅區外修建了一個農會大樓。一樓準備購置大量的農書,二樓用來學習,三樓是眾理事辦事之所。
農會被命名為陳州大農會,農會中所有村莊的當年種植必須由農會派出精於農事的農技員,經過實地考察以後進行輔導種植。若是由農會決策失誤造成顆粒無收,將由農會進行賠償。此公告一出,立刻在陳州再次引起轟動。欲進農會者不知凡幾,然而統統被拒絕,要求他們明年經過考察後再進會。
七月初五,仁宗下了明詔,賜河北路因水災死亡者一人五斗米,死者的妻兒父母賜三千文。
文彥博在朝堂上言道:鄒家兩位直節郎感念天恩,見河北路遭此大災心中不忍,願捐銀一萬兩,以慰河北路水災死亡者……
此議一出,天下的富家翁立刻通過各種渠道上疏,也要求向河北路捐錢捐銀,共籌得善款一百八十多萬貫。仁宗大喜,於是從內庫中拿出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補到這筆善款之中一同送到河北州軍之中。同時宣佈,凡是水災中受災的民眾都可以去官府貸麥苗。
朝堂中歐陽修在請求仁宗立趙宗實為儲君之時,請求罷免狄青「……今三四年間,外雖未見過失,而不幸有得軍情之名,且武臣掌國機密而得軍情,豈是國家之利!」乞且罷青樞務,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為國家消未萌之患。」」上書幾次,皆留中不出。
七月中旬,鄒家開始在三十傾林地里套種秋大豆,龍路口千畝果園也同批開始套種。種植之前事先通知了農會中所有的村莊,於是這些村莊中有果園和林地的也跟着鄒家一起套種秋大豆。
八月初三秋分之後,鄒家開始在剩下的田畝中大量種植冬小麥,其他的幾個莊子也緊跟着開始大量種植。
八月十四日,樞密使、護國節度使狄青被罷樞密使,加同平章事頭銜,判陳州。
鄒晨拿着五郎傳給自己的詆報,不由得長嘆連連。五郎雖然是文彥博的徒孫,可到底人微言輕,並不能影響文彥博什麼。自家在朝堂之中又沒有任何勢力,根本不敢為狄青出頭,這個頭也無從出起。
如今,只能為古人嘆息。
石竹掀起帘子,福了一福道:「小女郎,沈家報喜的人已經到了,主母喚您過去呢。」
鄒晨還沉浸在詆報之中沒有聽到,小七坐在一旁原本在愁眉苦臉的讀書,聞聽此言喜道:「我大姐來了嗎?」
金蘭在一旁抿嘴笑道:「大姐怎麼可能來?大姐生了孩子要在家裏坐月子呢。」
小七噢了一聲便又沒精打采的把目光轉到了手裏的《大學》之上,鄒晨抬起頭先呵斥了小七幾句,才把目光轉到石竹身上。石竹是劉誠為自己找的兩個婢女中的一個,另一個叫石燕,都是附近鄉里的良家小娘子,因着家貧便將女兒典給別人做婢女。鄒晨原本是不想讓別人服侍自己,可是最終拗不過杜昭,只得為自己選了兩個。為她們取名字時,便按着中藥的名字隨口取了石竹和石燕。
現在二嬸和母親身邊各跟着一個老媽媽,指導着她們說話和禮儀。幾個哥哥院子裏有兩個婦人管着漿洗和打掃,請的有小廝。鄒正達和鄒正業身邊各跟着一個在鄒族中選出來的機靈孩子做小廝,鄒老爺子身邊也跟了兩個人服侍着。
「是大姐夫親自來報喜嗎?」鄒晨把詆報放在了柜子裏鎖好,慢悠悠的問道。
「回小女郎,正是大姑爺。」石竹回稟道。
鄒晨聽了之後便整整衣裳帶着小七和金蘭去了東院,石竹和石燕跟在她們身後。鄒晨一邊走一邊訓斥小七「你還長能耐了,敢逃學?你可真厲害,給我長臉了……」
小七拉着她的手,眼淚汪汪的辯解道:「阿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