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風流 第九百一十章 :六部尚書
更新:09-02 08:26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分類:軍事小說
國號商定,隨後便是官制,其中不乏激進者,要推陳出新,廢黜一切舊體制,好在這等激進者並不多,其實大明朝的體制已經完善,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修正,這官僚的體系,已是到了頂峰,這倒要多虧了制度的創造者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他老人家一直是一位體制發明家,致力於體制的研究改善,甚至有人不禁會思考,這位曾經顯赫一時的開國天子,是不是時不時抱着腦袋,陷入深深思考,免不了要在夜深人靜時,抬頭望天,這是不是體制問題呢。
不管怎麼說,大明的六部制,可堪為經典,乃至於到了後世數百年,無論各國,運營的都是這個體系,**不離十。
六部尚書的人選已經商榷出來,不管怎麼說,許多幕友這才消停了,本來他們對於資政局的大包大攬,甚是不滿,認為這些傢伙,管的也太寬了,這商榷國號制定製度的至關重要大事,豈是他們能包攬的。
其實幕友和資政們的矛盾由來已久,在幕友們看來,資政們容易衝動、感情用事,做什麼事都是咋咋呼呼,一群打了雞血一樣的人,卻是每日在資政局裏掌握不少的資源,做出許多的決議,實在教人提心弔膽。而資政們對幕友,大抵也是反感的,就覺得他們平時深居簡出,一個個做事木訥,屁大的事,都好像在下大棋一樣,畏畏縮縮,教人討厭。
本來資政們勸進。此後把所有事情都包攬過去,幕友有不少人直接提出了反對,而如今。終於封官許願,反倒讓他們消停了,這些人,此前並不算什么正式的編制,也正因為如此,大家心裏,不免有些鬱悶。雖然在王府里,他們的地位很是崇高,可畢竟還不是官。即便是官,按照國朝的體制,也不過是長史而已,而如今。各部尚書。還有各寺院的都御使、卿、少卿,這都是曾經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二品、三品大員,而現如今,卻都好似不值錢一樣。
戶部尚書,自然是鐵路局裏的夏元吉接任,而鐵路局,亦是拔高了地位,為戶部下屬衙門。設鐵路巡查使,亦是從三品的官員。其地位,只怕不下於漕運都督。
禮部尚書,則是鄭和接任,如今這禮部的職能,已經和從前大不相同了,從前玩的是花架子,雖然很重要,地位崇高,其實真正要管的事,卻是不多,如今諒山卻是與上百個國家建立了聯繫,單單一國,就要專門設大使司,比如天竺國,不但要設司,還要派遣人員,與天竺國王公大臣進行聯絡,同時,要照顧前去駐留的商賈,與對方商定貿易協定,若是關係惡化,禮部甚至有權便宜行事,採取諸多必要措施,甚至於,在諸國設立的貿易據點,亦是由禮部負責管理,這些據點,不但屯駐了兵馬,設立了巡捕局,建設了港口,還有許多商賈常駐,因而禮部的人員,十分臃腫,多達三萬餘人。
這禮部的架構,倒也是有人詬病的,這麼大的衙門,用的全是公帑,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不過有人想要裁撤人員,卻發現裁撤不下去,結果雖然抨擊的厲害,最後卻是不了了之。
刑部尚書,則是原先是巡捕司巡使接任,這位仁兄是從小小的巡捕做起,如今身居高位,也算諒山傳奇之一,刑部的權責,再不只是刑獄的問題,如今最大的權責,卻是治安,所轄的七萬餘名巡捕,在各省都有分司和分局,除此之外,便是崇明島,也歸於它的職責範圍,若是原先的大明朝,刑部的權責極小,而如今,在這諒山,卻是另一番景象,教人唏噓。
吏部自然不必說,權責也是無限放大,因為它不再是管官,還負責管理吏,每一個官吏,都需要進行造冊,隨時檢驗功考之事,吏部尚書,職責重大,倒是有許多人指望牟取這個職位,不過最後,卻還是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傢伙上位,此人既非名儒,從前也不顯要,只是郝家的內史,當最後人選出來,不少人對此有些不滿,大家不敢不滿郝家,但是絕大多數的不滿,都發泄在了這位天官頭上,而郝政似乎也很樂意於,吏部天官被人瞧不上眼,這個職位,本就是這個體制的天然敵對者,若是和大家混在一起,如魚得水,那才糟糕。
至於工部,自不必贅言,從前的工部,絕大多數的職責,就是給皇帝老子修宮殿的,而如今,這卻是天下第一等的職缺,鐵路的修建,港口的修建,乃至於城市的改善和修葺,都與它息息相關。
最可憐的就是兵部,因為天策府總攬了軍事,因而這兵部形同虛設,凡事都要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