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第五卷 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四章海門鎮(二)
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二月時,春暖花開。
粵西地區連綿不斷的細雨,更增添了幾分南方獨有的柔美之氣。
海門鎮,位於交趾以東,也就是今天越南的海防市。坐落在紅河三角洲之上,左有塗山,右有下龍灣,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屏障。如果把整個交州形容成一座房子的話,海門鎮就是這座房子的玄關所在。自開皇年間,就開始出現漁港村落,成為一處與海外接軌的重要場所。
武德四年,李言慶正式收取交州。
第二年,他便從邕州把安南都督府遷至交趾,正式確立了他在粵西嶺南地區的主導地位。
羅竇的黑俚在粵西地區頗有勢力,李言慶也不想和羅寰發生衝突,於是主dòng 退讓,撤出藝州和欽州,轉而把都督府設立在交趾,也走向羅竇表明,他無意去觸動黑俚人的利益。
其實,這看似是怯懦的退讓,卻把黑俚的發展,局限在兩州之地。
特別是在房玄齡出任洪州總管之後,其勢力範圍以毗鄰嶺南,可以有效的對黑俚人形戍壓力。羅竇雖然佔據了兩州之地,卻難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牛竟,粵西以西的雲貴,黑俚人無法控制。當地的俚僚雖與黑俚人有聯繫,但絕不會允許羅竇擅自撈過茶……
而粵西以東的馮盎,更是一個黑俚人不敢去括惹的龐然大物。
馮家的力量原本就大過黑俚,如今歸附李唐,馮盎更被封為和州總管,兼領八州刺史。乍聽之下,羅竇那個,俚王,的名頭邁勝於馮盎。可問題是,他這個俚王不過是兩州的俚王,除了粵西的俚人,誰會承認?哪怕是在粵西,也不是所有俚人對羅箕信服。
反觀馮盎雖不是俚王,但在粵東,卻猶如俚王。
最重要的是,他那八州刺史的頭銜,是朝廷正式敕封。從官方來說,馮盎無yí 更正式一些,邁不是羅箕那種全無半點實權的俚王可以相提並論。哪怕朝廷承認羅竇是俚王,也沒有給他任何足夠的好處。這在開始,或許還顯現不出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馮盎對粵西的蠶食開始加大,羅竇從最初的佔盡上風,漸jiàn 的有些抵擋不住,處於下風。
武德五年末,當嶺南局勢基本上巳經穩定下來後,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雲貴地區的僚子部之戰上miàn 。當時,中原局勢也很複雜,可是對身處於嶺南的人們來說,僚子部的戰爭,無yí 更吸引人一些。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僚乎部之戰,幾乎是一個全新的作戰模式。
一群沒有任何身份的士兵,不需要任何的名義,只為金嶄而戰……
這與華夏歷史上所尊崇的,師出有名」可謂是大相徑庭。馮盎也好,羅箕也罷,他們不再是以主帥的身份而出現,而是作為龍騎兵的合作者,一旁安靜的觀戰。
這對於馮盎等人而言,卻是一個全新的盈利模式。至於最後攻佔僚乎部後所掠奪的財富,有半數以上將歸於馮盎羅寰所有。余者,歸於俚人戰士。
在第一次僚子部之戰中,羅竇派出八千白俚,馮盎派出三千俚兵。
結果是大勝而回,造戍了半數俚兵藉機買回自由之身,而馮盎和羅竇等人,收益頗豐。
隨後,李言慶下令發動對僚子部的全面攻勢。
羅竇一下子集結了兩萬餘人,供李言慶調遣;馮盎也從海島上調出近萬人俚兵,征伐僚子。
於是乎,李言慶的手中一下子就多出三萬兵馬。
這三萬人隨着白永彌勒的隨軍彌勒加入,開始被洗腦。
昔日所接受的種種觀念,終究比不得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划算。
武德六年,李言慶受真臘國國主邀請,龍騎兵再次出征,羅竇麾下的黑俚部眾,也開始要求加入僱傭兵的行列。李言慶在不斷分割羅竇勢力的同時,又請房玄齡加大對嶺南地區的漢人遷徙。為此,李言慶更給出了許多優惠條件,諸如土地的贈與,稅賦的減免等等……
同年,李言慶下令在海門鎮修建海門港,開始對外加強聯得……
陸地的盡頭,是海洋!
占居了海洋,才算是掌握了未來!
只不過,李言慶的這種大航海思想,能夠理解的人並不多。別說是嶺南這窮鄉僻壤了,即便是在中原,恐怕除了徐世績、長孫無忌這兩個和他從小一起的夥伴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