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級學霸 第八百二十九章 分配
楊銳對托拜爾斯開出的條件也是很有興趣。
30萬美元的確不多,但怎麼說都是美元外匯了。
而且,這筆錢是對楊銳來說不多,不是真的不多。
換算成人民幣,怎麼也能當百八十萬來用了。放給離子通道實驗室的任何一名或者幾名研究員,都能將之興奮的半死。
更重要的是,托拜爾斯代表美國能源部放出的這筆錢,給楊銳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現如今,能從美國人手裏拿到經費的外國實驗室還是不多的,算上歐洲的實驗室也是不多的。而經費這種事兒,它其實是有慣性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者找經費,就像是找工作一樣,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難的,你得拿出太多太多的東西來證明自己,就好像學歷、成績、獎項、證書……
但是,當第一份工作被得到了以後,再要找第二份工作的話,就用不着各種有料無聊的前序證明了,只要證明自己在第一份工作中的成果即可。
對80年代的驕傲美國人來說,一名亞洲人的學歷、經驗、學術能力都是不重要的,反而是一筆美國資金的注入,會讓人更想知道為什麼。
若是能有相應的成果的話,再想拿第二筆美元經費就容易的多了。
包括美國能源部,國立基金會或者私人捐助機構都會將曾經得到過美國經費的楊銳,看做是普通而正常的候選人,而非一名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亞洲學者。
在學術領域,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
比如有美國留學經歷的學者,即使回到了中國,也特別喜歡申請來自美國的經費,或者與美國學者合作。
一方面,相比國內清粥似的學術經費,美國的經費量大管飽,另一方面,美國的經費程序明晰事兒少,然而,這麼誘惑人的經費,為什麼是有美國留學經歷的學者才申請?中國本土學者申請的為什麼就那麼少?難不成,中國本土學者的水平就一定比美國留學回來的低?
從統計上來說,自然不可能如此。
正確的理由,就是經費的慣性。
對一家美國機構來說,將錢給一個新人,顯然是會有各大的風險的,他們更願意將錢交給熟悉的,至少是其他美國機構熟悉的學者。
這與銀行喜歡放貸款給還過貸款的人是一樣一樣的。
在美國申請過經費的人,回到中國或者去往非洲,一樣好申請經費。
沒申請過的,您就慢慢熬吧,沒啥特殊點的地方,申請書或許連基礎篩選都過不去。
有人會高喊,誰都有第一次,你不給我機會——呵呵。
對楊銳來說,第一次從美國人手裏拿錢,30萬美元的自由資金,要比500萬美元的投資性的資金有意義的多。
而這筆錢,他用在離子通道實驗室,也比自己用掉更有價值。
高端實驗室都是用海量經費養出來的,以楊銳而今的條件,他若是想要在高端實驗室里工作是很簡單的,包括達爾貝科這樣的諾貝爾獎得主中的牛人,都會想方設法的滿足楊銳的科研需求,條件會好的驚人。
有很多科學家都是願意在實驗室里純科研,不操心的。劍橋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里就經常擁有兩名甚至三名的諾貝爾獎得主。
但是,想要完全的科研自由和完整的科研成果,就要自己擁有一間高端實驗室,就要大量的開源。
依靠自己賺錢養離子通道實驗室是不現實的,北大也不見得能接受。而要北大自己養——當然更不現實,就算楊銳拿到了諾貝爾獎提名,以國內80年代的條件,也是養不起世界級的生物基礎實驗室的。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不管是投資電力還是投資豬肉,都比投資生物基礎研究更有用。
吸收世界範圍內的資金,是一家頂級實驗室必備的屬性。
當然,楊銳也要讓這筆錢的價值凸顯,從而拿到第二筆錢,第三筆錢……
投資-回報的模式是最理想的,只是真正能做到的實驗室不多。
花了錢做不出成果來才是常態。
花錢就能出成果?神還有求必應呢。
對楊銳來說,出成果是相對簡單一些的,可也不是必然。好在托拜爾斯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