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胤仙朝 第四十四章 青陽書院
更新:09-03 13:47 作者:第九天命 分類:仙俠小說
州府大人走了,帶着滿足的笑容,肯定是有什麼好事情。
張世陽自己坐在屋子裏面沉思,這件事自己雖然說有一點的利益損失,但是不大,最關鍵的是能夠與州府大人拉扯上關係,還與征繳大軍能夠有了牽連,那絕對是值得的。
征繳大軍可是朝廷最為強大的軍隊,就算是修士,宗門面對着征繳大軍也要退避三舍,毫不客氣的說,征繳大軍所過之處群雄退避。
陳九看着手中的諸子經文,然後摸摸下巴:「今天應該可以報名了吧」。
青陽書院乃是整個帝國最為有名的十三座學院之一,歷史悠久,甚至能夠追溯道前朝。
青陽書院離陳九的酒樓並不算遠,只有幾條街之隔,早晨的時候甚至能夠聽到青陽書院的學子早讀。
陳九走下樓,吩咐了老掌柜一些個事情之後,就慢悠悠的向着青陽書院走去。
不愧是歷史悠久的大書院,遠遠的看着那飽經風雨的大門,也能夠感受到那一股滄桑悠久的歷史氣息。
書院是有看門的護院的,作為整個州府都有名的書院,當然不是每個人想進就能進的。
「我是來報名的」看着一臉凶神惡煞的護院,陳九不待其開口,就直接說了來意。
護院審視了陳九一眼,看着陳九那一身做工不菲的衣衫,將大門讓開:「進去之後左拐」。
映入眼帘的不是想像中的書舍,而是一片樹林,在樹林中有一條條小道。
順着小道,路過一潭溪水,甚至站在橋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魚。
書院座落在風景勝地嶽麓山清風峽口,三面環山,層巒疊翠;前臨湘江,碧波蕩漾。名山美水,前依後托,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高度協調。
從湘江西岸的牌樓口,直往山巔,早有古道聯通,形成一條風景中軸線,嶽麓書院就建在此中軸線上的中點。書院海撥約100米,現佔地2.5萬餘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
院前有天馬、鳳凰二山分峙兩旁,儼若天然門戶,古代其前後有朱張渡、柳堤、梅堤、詠歸橋、翠微亭等景點相伴;
院後沿中軸線而上,有愛晚亭、舍利塔、古麓山寺、白鶴泉及近代修建的蔡鍔墓、黃興墓等著名景點相托,其它景點星佈於中軸線的兩側。書院的前門、赫曦台、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依次居中軸線而建。
文廟、專祠及半學齋分建中軸線的北側;教學齋、白泉軒、園林、碑廊等分建於中軸線的南側。
整個院內,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樓閣,古樸典雅;佳花名木,姿態各異;碑額詩聯,比比皆是。
這充分體現了古書院攻讀經史、求索問道、賦詩作聯、舞文弄墨的特色。
青陽書院現存建築有山長居室、師生齋舍、授業講堂、藏書樓閣、聖廟專祠、園林碑廊。再加一院前的二亭(風雩亭、吹香亭)二池(飲馬池、黌門池)及院後的參天古木、茂林修竹,堪稱當今海內外保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書院文物。
若將清人所辟的書院八景(柳塘煙曉、桃塢烘霞、風荷晚香、桐蔭別徑、曲澗鳴泉、碧沼觀魚、花墩坐月、竹林冬翠)進一步修整完善,具體體現其佳景妙處,則更美不勝收。
青陽書院書院門樓由欞星門、泮池、禮聖門、禮聖殿等到主要建築組成。
門樓高約6米。磚木結構,四坡式二層。頂層,四斜脊,尖端起翹。檐下為磚砌長牆,裝飾有趾形花瓣和棱形圖案。第二層與上層同,檐下以磚砌方形磚柱。門樓中鑲嵌有明代江西提學副使、文學家李夢陽書「白鹿洞書院」橫額。
欞星門古代傳說「欞星」即「文星」,以它命門,意即此處人才輩出,為國家培育棟樑之才之意。
門為牌坊式,六柱五間,二層石樑連接。中梁刻有纏枝牡丹,石抱鼓擴柱病,飾海波紋,刀法粗獷簡練。
欞星門後為泮池。歷史上稱學宮前的水池為泮池。「泮者教化也」。池呈長方形罷,池上建有一座拱形石橋,橋兩側裝有花崗岩的欄杆和欄板。原名泮橋,現名狀元橋。
禮聖門,即書院正門,原稱先師廟門,或稱大成門。門十扇,木門廊式,為空心幾何形圖案,裙板為平面木板,兩側為閣樓,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