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鋼鐵大亨 第三百七十三章 步步緊逼
對市委書記的嫡系秘書來說,要是下地方,通常都要從縣區副職開始幹起來,過兩三年對地方熟悉之後,就再轉黨政正職。
這才是他們這類人正常的仕途升遷之道。
倘若嫌棄梅溪鎮行政級別不高,而不願意去「屈就」,那絕對是目光短淺的。
從組織結構的角度去給政治權力分類,無非就是財權、事權跟人事權。
梅溪鎮行政級別不夠,導致人事權力不足,受唐閘區牽制,但僅從梅溪鎮財稅水平及招商引資工作來說,就決定了梅溪鎮黨政體系,在通常的事權跟財權方面,都要遠遠超過普通區縣。
特別是對於那些千里奔波只為財忙的官員來說,那更是寧可要梅溪的草,也不要嵛山的寶。
東華市最窮的嵛山縣一年總的財政開銷甚至都不到兩千萬,工廠企業半死不活的也就那麼幾個,就算是縣委書記獨霸一方,想撈,又能撈多少錢?
梅溪鎮僅單造渚溪大橋,就投入三千萬;學堂街改造單鎮上就要投入近四千萬;隨便劃一塊地皮拿出來賣就要作價百萬、千萬……東華市九三、九四年,全市三區七縣引進外資總數也不過兩三千萬美元,而梅溪鎮單今年引進外資就有可能超過一億美元。
東華其他區縣的招商引資工作,今年就給梅溪鎮的光環徹底的遮蓋住,成為一片黑暗。
梅溪鎮今年評選上淮海十強鎮,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蘇愷聞才二十八歲,能到梅溪鎮擔任黨政正職,給仕途履歷增添的光彩,要遠比到普通區縣窩個三四年要漂亮得多。
倘若真將竹社鄉、黃橋鎮跟梅溪鎮合併,成立梅溪新區,新區雖然暫時會併入唐閘區管轄,但新區黨工委書記,直接兼任唐閘區委常委甚至副書記、市委委員,都是正常的。
倘若新區在三五年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唐閘區分出來,歸市里直轄,黨工委書記直接兼任市委常委,也都是正常的。
也就是說,梅溪新區就是東華市當下最為甜美的一枚碩果。
譚啟平此時把蘇愷聞送到梅溪鎮,打算用蘇愷聞接沈淮的位子,可以說是為蘇愷聞拓開一條開闊的仕途通道。
劉偉立看到譚啟平的漂亮女兒看蘇愷聞眼神里的甜蜜勁,再想到蘇愷聞有擔任省常委的老子,就知道有些事是他羨慕不來的。
當然了,他此時已經是東華市的實權正處,也沒有必要羨慕什麼,將來的東華,總不會缺了他的位子。
**************沈淮第二天就給叫到區里,討論梅溪鎮的人事調整。
雖然譚啟平有些迫不及待,但沈淮既然做出示弱的決定,也就不在意他們步步緊逼的勢態。
何清社調到區政府,擔任副區長,接管沈淮當前負責招商、教育等工作;李鋒調到區紀委,擔任副書記兼監委主任。
這樣的安排對何李二人來說,也不能算有什麼虧待。
除了蘇愷聞將接替何清社擔任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外,潘石華推薦多年來跟隨的區政府辦主任羅畢接替李鋒擔任負責黨群工作的鎮黨委副書記。
他們此外就是希望將劉衛國調到區公安分局擔任副局長,梅溪鎮派出所所長及指導員等職務,將直接從市局抽調精兵強將補上。
他們也是打算在沈淮跟地方黨政體系脫離關係之後,由蘇愷聞、羅畢接替鎮黨委書記、鎮長的職務,這樣基本上就能壓制住黃新良、郭全、袁宏軍等沈淮留在梅溪鎮的老人。
坐在潘石華的辦公室里,沈淮看着窗外的榆樹枝葉,灑下片片的光斑。人坐在空調間裏,感覺不到戶外的酷熱。
「現在市里決意要貫徹落實省委田書記的批示,要將竹社、黃橋與梅溪鎮合併,成立梅溪新區。籌備工作,市里由譚書記親自掛帥,區裏的具體工作由周區長以及將來到梅溪鎮工作的小蘇同志負責,沈淮你是梅溪鎮黨委書記、工業園黨工委書記,又是區裏的副區長,梅溪新區的籌備工作,你也是責無旁貸啊……」潘石華說道。
沈淮不知道潘石華昨天給譚啟平敲了一記悶棍,現在感覺如何,這時的話里又有多少言不由衷,他看了看坐在旁邊的周岐寶,說道:
「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證梅鋼新廠建設外,將來也是要保證梅鋼能正常運轉,其他事務都顧及不暇。何清社到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