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軍閥 第216章:資源與產業
更新:01-14 04:19 作者:落雨流痕 分類:軍事小說
() 第二更到!萬字更完!感謝飄雨同學的月票,以及無言淺唱同學的打賞!
「不用修那麼多公路,這個標準是國內用的,在遠東那麼冷的地方,每千公頃森林修個10公里公路就行了,其他的用泥路就行了,那年降雨量也不多,泥路還是很好用的。レ?思?路?客レ」江渝對周子躍說道。
此時中國的林業資源管理已經進入了一個逐漸jing細化的時期。
財團有大筆的錢花不出去,於是就開始不斷的優化產業,就如財團從國家那裏承包過來的林地,承包期限為幾百年,承包價格也很低。
國家把林地收歸國有後,然後低價承包給財團,這其中的內幕很少人知道,報社也不會去報道。
財團拿到這些林地資源之後,便開始在林地間大修公路。
每個林區都有一條鐵路修進去,然後這個林區里每一千公頃修30公里公路,將林區進行jing細化的砍伐。 ..
中國此時砍伐木材不像後世中國那樣一砍就是砍個jing光,砍得整個山頭都光禿禿的一片。
那些還未成熟的樹木是不砍的,砍完之後馬上安排人工造林。
例如每一千公頃的森林,建設前期先把這一千公頃內少部分的成熟以及所有過熟樹木砍掉,留下的樹木則都是差不多大的。
除了每年抽砍外,如這一千公頃森林的樹種是三十年成熟,則把一千公頃森林分成三十個區域。每個區域五十畝。
每年砍光一個區域,然後統一人工造林。
三十年下來,就能砍光這一千公頃的森林。三十年前種下的那個區域的樹木則又可以砍伐了。
同時每一片區域的屬木在前期可以多種植一些樹苗下去,長到十年,或二十年就可以抽砍一次。
等於是每年要砍伐一片區域,也得抽砍一片區域。
從而形成一個循環,在這片區域內每年的砍伐量都處於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
而砍伐方式自然不能用以前那種,隨着中華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人工成本是越來越高的。森林砍伐再用人把木頭搬上車的話是肯定不行的。
用油鋸伐倒樹木後,則要用吊車把木頭吊到車上去。再用汽車運到鐵路支線,直接將車皮吊起來裝到火車上運到木材加工廠去。
國內的很多地區雨水比較多。如果是修泥路的話,被雨水隨便沖一下就泥濘不堪,因此得修公路。
財團對森林的開發是分出一個個林場,每個林場一般都在五千公頃左右。然後配備油鋸、汽車、吊車等採伐工具。林場的員工也不多。員工數量正好一年能夠把劃分出來的採伐區域砍完,並對各區域進行抽砍。
同時每十個或者二十個林場,則有一個造林隊,並有一到兩名林場技術人員,同時還有一個機場。
機場配備有飛機,平時用來噴灑殺蟲劑和肥料的。同時在氣候乾燥的季節,這些飛機會對林區進行灑水以防止森林火災。
這種模式下的伐木工人的個人產值還是比較高的,而且森林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會一下砍伐太多導致生態問題,也不會把森林資源浪費在那裏。
而那些生態環境比較差的西北地區。種下的樹木基本上不會砍伐。同時那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區,同樣不會對森林進行砍伐。
而在新佔領的俄國遠東地區則不需要修那麼多公路,每一千公頃森林修個10公里公路就很夠用了,畢竟那裏雨水不多,泥路也是很好用的,不會因為雨水變得泥濘不抗。就算是出現坑坑窪窪的情況,隨便開幾輛鈎機過去挖兩下就行了。
後世美國佬國內的森林都只有10公里公路,也就只有德國人把自身的資源利用到了極致,每千公頃森林修了45公里鐵路。
森林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源,只有把可以利用的林地資源利用到一定程度,才能避免對那些熱帶雨林的開採。
熱帶雨林的作用就是製造氧氣。
而在寒帶區域的森林,氧氣製造能力並不是很強,而且那些原始森林的木材比較適合工業加工。
因為那些樹木都是比較直的,不像雨林里的很多屬木彎彎曲曲的長得不規則。
砍一片再人工造一片,如此循環下去,對環境並無什麼影響。儘管對野生動物的生存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