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鋼鐵基地 第四百八十三章 投降儀式
華國不可能將日本納入國土範圍,這是一個擁有幾千萬人口的地區大國,擁有自己獨特的文明形式,納入國土範圍只是給華國找麻煩。如何從投降的日本獲得最大的利益才是呂梁需要考慮的,因此,犬養毅代表的臨時政府必須存在,而且是華國控制日本的主要工具。有鑑於此,日本臨時政府獲得了華國的承諾,戰後的利益劃分中有他們的一份子。養一條看家狗的話,怎麼也得給它點骨頭。
而那些財團、大資產階級必然會受到削弱,日本的黃金儲備,財團等上層控制的黃金等財富,工廠、礦山、漁場等大部分都要被華國奪走,這是預料之中的事,在那些人的承受範圍之內。
華夏和日本這一對世仇因為一場大戰終於分出高下,華國人笑到了最後。此戰,華軍動員二百五十萬士兵,包括朝鮮軍團、菲律賓軍團、台灣軍團和琉球師。動用三千五百輛坦克和各種裝甲車,五千五百多門各類型口徑火炮、自走炮。出動二千一百架飛機,包括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等等。
為了支持上述龐大兵團的戰鬥,華國動員了三千多艘運輸船、二十多萬人組成的後勤保障隊伍,至於間接參與到後勤保障的人員那就無法統計了。
華國的工業實力在這一次戰爭中並沒有完全爆發,華國甚至沒有進入戰時體制,戰爭時期的經濟運行和物資保障幾乎沒有出現問題。而戰爭結束後對日本的搜刮會補充一大部分戰爭開支,這會刺激相當一部分人對戰爭的狂熱。
對於華國普通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那些軍人家屬,戰爭中有七千六百名華軍士兵傷亡,其中一千九百人陣亡,其餘受傷的士兵都得到了妥善救治。完善而先進的戰地醫療衛生系統,讓華軍士兵享受了全世界最好的醫療條件,也使死亡人數降到了最低。
相對來說,日本人的日子就難過得多。戰爭是在他們的國土上爆發的,大量青壯年被日本政府徵召,幾百萬士兵在戰爭中死亡。日軍動員了二百三十萬常備軍和九百多萬後備軍,幾乎將列島上的青壯年搜刮一空,超過三分之一無法返回家鄉,把性命丟在了戰場上。日軍動用了六百多輛坦克和裝甲車,五百多架飛機和三千多門火炮,這些重裝備大部分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極其不公平的被華軍消滅。
受傷的士兵和死傷的平民不計其數,臨時政府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統計數字,或者說不能對外公佈這個數字。華國在信息封閉的條件下可以肆意屠殺日本平民,但絕對不會在戰爭結束後承認這一點,日本政府在戰後也表示人口的減少是因為飢餓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而不是文明的華夏軍隊的屠殺。
受到戰爭影響最嚴重的九州島,1911年統計的人口數字是三百三十五萬,而在戰爭開始之前這裏有九百多萬人口,由此可見戰爭對九州島的傷害有多大。
除了華軍、尤其是菲律賓軍團的屠殺,飢餓和傷病造成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了子彈和炮彈造成的傷亡。戰爭開始後日本列島被華國嚴密封鎖,糧食等戰略物資無法運抵日本,國內的糧食又被軍部和大資產階級、大地主囤積搜刮,導致平民手中沒有足夠溫飽的大米。半年多的時間裏日本列島上到處都是餓死的平民,他們甚至將樹葉和草根納入食譜,導致本應綠意盎然的夏季日本一片荒涼。
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日本平民的生活也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整個日本社會的生態是這樣的,年輕的女人成為華國光棍的老婆,差一點的成為紅燈區的主力,她們是日本的第二大財富來源。大部分壯勞力成為華國各大礦山、工地、鐵路、水利工程等的建設主力軍,是日本的第三大財富來源。留在日本列島上的平民則以耕種、打工為生,華國高污染的企業大部分遷移到這裏,與日本本土的企業合作,利用這裏的工人,成為華國工業體系的一部分。這是日本的主要財富來源,化工、造紙、發電是日本三大工業支柱,這三大產業佔據了日本未來一百年的主體地位。
戰後的華國,談論起日本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那溫柔賢惠的女子,第二大印象就是遍佈各大戰場上的日軍僱傭兵。超過一百萬日軍士兵在華國的僱傭下作戰,他們使用最簡陋的裝備,進行最艱苦的戰鬥,以超乎想像的傷亡,獲取微不足道的薪水。就算如此,日本軍團也是華軍海外軍團中戰鬥力最高的那一部分,也是華軍將領最喜歡的部隊。那些日軍士兵機械般服從命令,任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