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鋼鐵基地 第二百三十九章 回國
華國上海,黃埔碼頭上人山人海,上萬名群眾匯集在此,在警察的維持下秩序井然,只見他們精神昂揚、手持國旗、期盼的目光延伸向黃浦江深處,無數鼓舞鬥志的標語被群眾高高舉起,即使長達幾個小時的等待也沒有讓標語落下半分。
深冬的上海非常濕冷,尤其是在這臨江的碼頭上,江面上吹來的寒風讓人站不住。不過,呂梁等人已經在這裏挺立了兩個多小時,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值得的,因為,赴三藩市華國談判團即將回國。華國總統呂梁、上海市市長李經羲和政府軍方一眾高層早早等候在此,陪伴他們的,是自發而來的上萬名群眾。
民眾的愛國熱情、民族熱情早已在北伐時期就被點燃,隨着國家的強盛、生活的富裕,愛國之心不僅沒有被沖淡,反而變得更加濃烈。這是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在三藩市條約簽訂後,國家的激-情達到頂峰。從民眾聚集到此兩個多小時內,他們頂着寒風,一刻不停的高喊愛國口號,總統萬歲的呼聲讓身臨其境的呂梁羞愧不已。
呂梁自認為不是個偉人,更談不上「萬歲」,這樣的崇拜屬於無數為國家、為民族努力奮鬥的人,在戰場上拼殺的軍人,在農田裏耕作的農民,在工廠里生產的工人,在三藩市為國家爭取利益和榮譽的談判人員。
與熱情的民眾相比,呂梁等人顯得有些肅穆,甚至可以用一言不發來形容,這並不適合歡迎的氣氛。
「香帥為國為民、不辭辛勞,後事要辦的風風光光,你有什麼要求對我說嗎?」呂梁轉身對身邊的人問道。
「父親在船上留下遺言,電報上說的很簡單,但我能看懂他的意思。父親說現在已經很滿足了,看到了國家開始冉冉上升、國力漸強,不要求風光大葬。不要求政府照顧後人,只求儘快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特別是新疆、西藏、蒙古、東北等邊疆地區,沒能看到國家收復那些地區。是他唯一的遺憾。」說話的是張之洞長子張仁權。
原本歷史上張之洞於1909年逝世,沒想到此世張之洞堅持隨團去三藩市,簽訂條約後身心放鬆,卻在歸國途中不堪遠洋航行之顛簸,因為船上醫療條件不足。沒能挺過來,仙逝而去。這也是為何迎接者一片肅穆的原因。
張之洞的去世驅散了呂梁所有因為條約簽訂帶來的喜悅,對於呂梁來說,張之洞不僅僅是一名滿清舊官吏,更是一個老師,呂梁身邊的定海神針。不談張之洞、李鴻章等人的對錯、貢獻,單說他們的見識、經驗就能讓呂梁受益匪淺。
「香帥的遺願我們一定能夠實現,如果香帥沒有去世,就會很快看到啊,真是讓人痛心。仁權。我聽說你不願意擔任武漢市市長?」
「總統大人,家父在兩湖經營多年,門生故吏數不勝數,這些舊朝官員門生影響猶在,不少人並不適應新國家的節奏,甚至有些人心懷不軌。家父去世後政府正好可以藉此去除那些不良影響,假如仁權接受武漢市市長一職,恐怕會讓那些人更加興奮。」張仁權直言不諱道,他之前曾在武漢振國黨黨校學習了半年,之後被派往四川擔任成都市市長。此時呂梁將其調回武漢,一是顯示對張之洞舊部的重視,穩定那部分人的情緒,二是有心思藉此將那些心懷不軌的人揪出來。
張仁權的回答很明確。理由也很正當,呂梁也不好再說什麼。看來張仁權有心保護那些人,拒絕武漢市市長一職,就是委婉的向呂梁提出饒那些人一馬。
「香帥剛剛去世,我肯定不會就此大做文章,你大可放心。有機會你可以邀請那些人一起坐坐,政府求才若渴,向他們說一說新政府的政策,或許發現有用的人才也不一定。」呂梁說完,張仁權做出一個完全明白的回應。
對於舊朝轉化過來的那部分官員,很多是有能力、有抱負的,這部分人呂梁不吝嗇手中的權力,甚至可以讓這部分人身居高位。但更多的人乃尸位素餐之輩,渾身上下沾滿了舊時代腐朽、隱晦的傳統,做事不行、撈錢搞陰謀與人斗那是其樂無窮,這樣的人即使再改造也無盡於是,所以呂梁對其實施了冷處理——即不聞不問、也不使用。那些人當然不甘寂寞,想方設法的找機會為自己牟利,比如張仁權、李經羲等人那裏就經常有來客拜訪,出於舊情,還不好拒絕,只能拿出部分錢財,應付了事。
讓呂梁決定對其動手的,是這些人秘密聯絡北方,或者想北逃,或者想充當內線,這樣的事怎麼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