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唐再續 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一)
李曜設伏所在的山谷並不甚大,也不甚高,但卻恰好處在沇水河邊,偏近葛從周在西南方紮營的一側。(百度搜索更新更快..)此谷是葛從周敗後往東北逃竄的必經之地,樹木茂密,足以掩護步兵。至於騎兵,李曜將輕騎分為兩部巡遊待用,另有一支建成之後尚未使用過的重甲騎兵別有他用,這支重騎兵雖然人數上只有一千餘騎,而且重騎兵本身不是李曜發展的重點,但這支「特種兵」用得好了,也能發揮巨大的威力。李曜這次精心設伏,未嘗不是要讓這支騎兵一戰成名,對其他勢力起到某種程度的威懾。
站在山谷中某一天然凸出的巨石上,李曜遠望西南,默然半晌,忽然微微偏過頭,對身邊的李巨川道:「下己,前次本相招諸將議事,言及出兵齊魯,除了憨娃兒之外,便只有你一人贊同,本相此番決議出兵,你也不辭勞苦,一路跟隨……此前本相一直未曾問你何以贊同此策,今日卻想問問。」
李巨川雖是書生,此時卻也一襲軟甲,內襯武弁服在身,倒也有幾分英姿。如今時維八月,暑氣未過,他手上甚至還持着一柄摺扇。
聽得李曜之言,李巨川啪地一下打開摺扇,笑道:「明公以為,齊魯之地,山川河流之形勢如何?」
李曜微微挑眉,平靜作答道:「若說大勢,根據軍械監測繪,自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以東,幽燕以南,江淮以北,為一望無際之大平原,本相以為可稱之為華北平原和黃淮平原。在這片大平原的東部,分佈着一片低山丘陵地帶,是為魯中南低山丘陵。這片低山丘陵的北、西、南三面都是平原,東面是半島,為渤海和黃海所環抱。魯中南低山丘陵由泰山、魯山、沂山、蒙山組成,構成齊魯地形之主體。大河(黃河)從這片低山丘陵的北側東流入海(黃河改道時則從其南側東流入海),泗水則從這片低山丘陵的西側南流入淮。」
李巨川欣然點頭,侃侃而談:「軍械監將齊魯一代稱之為山東,乃是說泰山以東,此說雖不盡準確,姑且稱之。這山東的一些戰略要點,大多位於明公所說的這片低山丘陵的四側,依山臨水,其形成即以這種山河形勢為基礎。」
李曜靜靜地聽着,此時問道:「那便如何?」
李巨川正色道:「在這片低山丘陵的西北側有齊州(無風註:齊州,今濟南。)。齊州南依泰山,北阻黃河。這齊州可是要地,當四達之沖。南不得齊州,則無以問河濟;北不得齊州,則不敢窺淮泗;西不得齊州,則無從得志於臨淄;東不得齊州,則無爭衡於阿鄄。是故山東有難,齊州常為戰守之沖。古之『歷下城』即在齊州城西。某聞戰國時,諸侯攻齊,每每戰於歷下。秦滅魏之後,揮師東進,屯兵歷下,兵壓齊境,齊王不戰而降。楚漢戰爭時,辯士酈食其遊說齊王田廣附漢,使齊罷歷下之戍,韓信遂得以透入齊境,略定三齊。南朝劉宋孝建年間,劉宋將青、冀二州州治移鎮歷城,垣護之為此解釋說:『每來寇掠,必由歷城。二州並鎮,此經遠之略也。(歷城)北又近河,歸順者易。近息民患,遠申主威。安邊上計也。』劉宋泰始年間,宋室內亂,北魏乘機南下攻宋,大將慕容白……咳!」
李曜正聽得仔細,見他忽然輕咳自斷其言,不禁奇道:「怎麼了?」
李巨川略微尷尬:「此人之名,及於明公尊諱,某險些失言。」
李曜「哦」了一聲,這才明白,原來是那北魏大將名叫「慕容白曜」,沖了他的名諱,不禁笑着擺手:「不妨事,本相這裏,不興這個,你只管說便是。」
李巨川拱手稱謝,但嘴上還是避了諱,繼續道:「這位慕容將軍率軍攻山東,劉宋青州刺史沈文秀以東陽詐降。魏軍司馬酈范說:『東陽未可輕也,不若先取歷城,克般陽,下樑鄒、平樂陵。然後按兵徐進,不患其不服也。』慕容……將軍從其汁,漸次攻破歷城、東陽——即我朝之青州,略取劉宋山東青、冀二州。」
李曜笑了笑,點頭道:「你是說,齊州十分重要,務必掌控於我手,或者至少不能為朱溫所奪。」
李巨川點點頭,又道:「不僅如此,在這片低山丘陵的西南側有兗州、濟寧,依山臨河,控守一方。濟寧城南即古之所謂亢父之險,蘇秦曾稱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敢過也。』[無風註:出自《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我朝南北水運交通樞紐大運河即處在其監控之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