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
皇宮舉行朝會的同時,翰林院內也有議論。
河南、山東等地遭災,朝廷肯定會派人前往賑濟,至於誰會被委任為欽差,暫時沒有消息,只看什麼人符合弘治皇帝的心意。
眾翰林私下議論,選出幾個簡在帝心的熱門人選,多為戶部或工部官員。
以前這種事,弘治皇帝大多交給劉大夏辦理,但如今劉大夏已升任戶部尚書,沒法再為帝王東奔西走。
當天朝會的結果並未傳到翰林院。
不過沈溪並不着急,就算消息靈通的翰林,也要等下午下班後才能打聽到消息,事情的最終結果大概會在明天上午傳遍翰林院,到時候就可以知道朝廷派何人去了。
沈溪下班回家,剛出翰林院大門,迎面碰到個熟人。
此人正從東安門過來,往六部衙門方向而去,見到沈溪後主動作揖行禮:「沈同年,久違了。」
沈溪定睛一看,正是同科進士、殿試列於二甲第七名的王守仁。此時王守仁身後帶着兩名跟班,行色匆匆,一看就像是有緊急公務的樣子。
&安兄,這是往何處去啊?」沈溪還了一禮,好奇問道。
王守仁回答:「在下要到戶部衙門公幹。」
沈溪聽了微微有些驚訝,據他所知,王守仁不是應該是在兵部觀政嗎?
明朝新晉進士,除了一甲前三名會被直接委任官職外,二甲進士掛從七品、三甲同進士掛正八品銜,調派到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觀政」,跟實習差不多,觀政結束再委派調用。
明朝觀政制度起於洪武年間,永樂之後暫止,到宣德年間之後重新啟用,到明末一直施行。
從二甲第一名依次往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都察院分別派兩員,通政司、大理寺各派一員,十六人一個循環。王守仁在殿試後列於二甲第七名,正好調派兵部觀政。
&兄不是在兵部嗎?怎會去戶部公幹?」沈溪忍不住又問了一句。
王守仁臉上帶着些微為難之色,不過最後還是據實而言:「剛接到聖旨,戶部向兵部借調,在下將輔佐欽差大人前往河南、山東等地賑災。想來這幾日便要動身出發。」
王守仁被徵調前往賑災,這也就意味着他將正式停止觀政,授實缺。沈溪聽了敬佩不已,通常進士觀政的時限為半年至一年間。如今王守仁才一個多月就有了官職在身,果然是朝廷有人好辦事啊。
王守仁的父親王華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太子身邊的人,又跟內閣大學士李東陽、謝遷交好,兒子中進士,剛在兵部觀政不久就能得到皇帝任用,派往河南輔助欽差大人賑災,一切順利的話回來肯定會有擢升。
沈溪沒有露出艷羨之色,因為他知道。王守仁的能力毋庸置疑,讓他這樣十三歲的小身板去一趟災區,這一路上身子非給顛散架不可。
再想想,其實留在翰林院也挺清閒自在的。
&知此番正差是何人?」沈溪好奇地又問了一句。
既然已經泄露了本需嚴守的機密。王守仁不再猶豫,道:「是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孫志同孫郎中。」
沈溪仔細想了下,才意識到這個孫志同本名孫交,志同是他的字。正德年間官至戶部尚書,算得上是一代名臣。
只是如今的孫交卻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是正五品。官品不低,可在京官中依然屬於不起眼的角色。
以一個正五品的吏部官員作欽差,其實是弘治皇帝對河南、山東的地方官員傳達的一個信號……欽差只是去地方負責賑災,並不會追查你們以前的過失或者貪贓枉法的罪行,你們儘管把心放回肚子裏,先幫助欽差大人完成救災工作,有什麼事以後再談。
僅僅從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弘治皇帝確實好面子,不肯在用人不當的問題上認錯。
沈溪拱手:「那在下就祝王兄一路順風,早日完成皇差。」
沈溪是從六品的翰林修撰,屬於上官,王守仁趕忙行禮相謝,然後帶着隨從而去。
沈溪望着王守仁背影,心想,人家是忙着辦皇差,仕途一路高歌猛進,而我想的卻是如何在翰林院偷懶,嘴上不由輕嘆:「人比人,氣死人啊!」
……
……
沈溪收拾心情回家,還沒到胡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