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451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
寧化縣城,沈家。
沈溪中解元,老太太李氏半輩子的願望得以實現,老懷大慰之餘,心裏卻在發愁,因為這孫子有些超出她的掌控範圍,那是么房培養出來的,跟她這個當祖母的關係不大,她開始後悔,當初就算么房兩口子要去府城,也該把孫子留在身邊,就好像六郎沈元一樣。
就在二月間,沈元過了縣試,這是近年來沈家又一樁喜事。
這已是沈家過縣試的第四人,孫子輩里第三位,老太太如今走出去,沒人不尊敬,家裏這麼多讀書人,有舉人,有秀才,兩個孫子一個過了縣試,一個過了府試,再過幾年,家裏可能又要添兩個秀才。
只是沈元和沈永卓的童生試之路並不像沈溪那麼平坦,就算沈元十四歲過縣試,到了府試這一關,他卻沒有半點兒把握。
「你說老么家那個小么子,怎就跟喝了雞血一樣,考什麼中什麼,是不是再過幾年,他還能考個進士回來?那以後老么兩口子在外面不得意死了?我們這些人還在他們面前抬得起頭嗎?」
大房的王氏近來脾氣好了許多,這是因為她相公沈明文不用再被關閣樓和小黑屋讀書,就算每日讀書不輟,可到了晚上,兩口子好歹住在了一塊兒。
有了男人的女人就是不一樣,小日子過得滋潤,心情也舒暢,似乎連說話都沒以前刁鑽刻薄了,不過一提及「么房」、「小么子」,她的氣就不打一處來,她怎麼想都想不明白,自己相公考上秀才時,小么子剛出世,怎的這才幾年工夫,本該屬於她丈夫的榮耀就被那小么子搶了個一乾二淨?
四房媳婦馮氏拿着簸箕,揚了兩下,轉過身,語氣平和:「大嫂,那是你,我們可不覺得抬不起頭來。」
沈元過縣試後,老太太終於良心發現,不再讓四房留在桃花村守祖屋,讓他們兩口子帶着女兒和小兒子回到城裏,一家得以團聚。
至於桃花村的田土,老太太盡數放租出去,儘管土地貧瘠了點兒,其中大半是梯田,還有部分坡地,但好歹有幾十畝,省着點兒吃的話,收取的租子供一大家子果腹應該沒問題,但要想過好日子就不行了,還是得靠三兒子、四兒子做工以及沈明鈞夫婦寄錢回家補貼家用。
李氏是怕在么房身上犯的錯誤,在四房身上又發生一遍,她可再經不起外面那些流言蜚語了。
現在外面人在傳,說她這個大家長太過霸道,大兒子四十出頭的人了,卻被關小黑屋讀書,夫妻不能團聚,一家人不能共享天倫,結果人家小兒子一家三口搬出去,沒幾年小孫子就連中秀才和舉人。
很多人甚至把沈明文不能中舉的責任賴在李氏的嚴加管束上這也怪王氏嘴長,回娘家時把話說給父母兄弟知曉,結果王家在外一宣揚,這事便鬧得滿城皆知。
用老太太的話說,她剛因孫子中舉而積攢出來的好名聲,就差點兒敗在這長舌的兒媳婦身上。
可就算外面的人再議論李氏這種極端的教育方法,可滿城上下誰不欽佩和羨慕沈家人啊?
就算沈家讀過書的人所佔比例不大,就算還有一個流落在外有家不回的二兒子,可無論誰提到沈家,嘴裏都要稱讚一句:
沈家滿門讀書人!
王氏聽到馮氏的話,嘴裏開始數落:「老四媳婦,你可真是要長點兒心,那老么家把咱娘恨得那般厲害,這幾年一直想分出去單過,若她兒子真中了進士當了官,容得下我們?到時候么房分出去,於我沈家可沒半點兒好處」
馮氏嗆聲道:「我們自己有手有腳,能養活一家老何必靠別人?」
王氏心裏那叫一個氣啊!
平日裏二房媳婦錢氏就不斷跟她爭吵,她上面有老太太壓着,就沒覺得在這家裏有長嫂為母的威風,本以為老四兩口子好說話,她肯定壓得住,卻沒想到人家四房只管過自己的日子,連她這個大嫂都不給面子。
見馮氏回房去,王氏罵罵咧咧:「兒子才過縣試就以為是秀才公了?哼,早晚跟他那不爭氣的老爹一樣,出來做木匠!」
在王氏心目中,「秀才公」要比「舉人公」更值錢,誰叫她丈夫自來就沒考上舉人?
老四沈明新進城,的確沒靠別人養活。
在縣城做木匠活,其實要比在鄉下賺的錢多多了,至少在縣城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照顧莊稼,不用走山路到周邊村子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