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一〇三六章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
謝遷開始時對沈溪咋咋呼呼,故作姿態,可當聽到沈溪說到「守住城塞」為主要應對方針時,頗為欣賞。
關鍵在於謝遷的想法與沈溪相似,連弘治皇帝也暫時採納這個意見,準備等韃靼人撤兵後再行追擊。
謝遷雖然得到滿意的答案,但還是滿懷憂慮。
沈溪判斷韃靼人是否會撤兵時,堅信韃靼人不會輕易言撤。
沈溪的理據並不複雜,這是一個誰先出手誰佔先機的局面,韃靼人既然搶得先手,怎會輕易將到手的大好局勢拱手相送?
就連大明君臣也做好「追擊」的準備,韃靼人不傻,就是不撤,或者等到入冬後再撤,那大明的計劃自然就全盤落空。
除非大明準備讓將士冒着嚴寒出兵塞北,跟韃靼人在茫茫大雪覆蓋的草原上激戰,那時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將會是韃靼人,擁有先進的火器也是白搭。
「你且說,有何策略,能讓北夷在半月內撤出我大明疆土?」謝遷的問題,讓沈溪怔了怔。
謝遷已經默認沈溪所說屬實,所以不問沈溪對他自己的觀點有幾成可信,而是問沈溪有什麼策略能讓韃靼人撤兵。
這讓沈溪非常無奈,當下道:「閣老,您這是在給晚輩出難題……晚輩不過是京城一庸碌後生,至今連官缺都未遞補,便說令北夷撤兵?就算晚輩是兵部尚書,也沒這等本事吧?」
謝遷羞惱道:「你既不知,為何要給老夫出難題?老夫上奏陛下,說是預見西北有戰事發生,陛下採納老夫的提議,待北夷撤兵後再尾隨追擊,如今北夷不撤兵,到頭來你不是讓老夫立於兩難之境地?」
沈溪笑了笑:「閣老是否埋怨錯人了?晚輩只是想借閣老之口提醒朝廷,防備韃靼人主動出擊,但閣老卻自行將話說滿……晚輩尚且不知韃靼幾時出兵,只是分析韃靼可能會寇邊,又如何敢斷定韃靼一定會撤走,甚至有計策令韃靼提前退兵?」
謝遷啞口無言。
想想也是,沈溪並沒有讓他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說什麼等韃靼撤兵後再追擊,當時謝遷只是順着奏本票擬內容,說出皇帝和朝臣喜聞樂見的話,說韃靼人是強弩之末搶完就跑,事後他就有些後悔,來跟沈溪商討過後,更覺得韃靼撤兵不太可能發生。
說白了,這一切都是謝遷自己逞強造成的,沈溪雖是始作俑者,但後續事情可真不是他的主意。
謝遷自己也覺得冤枉,他是因為沈溪幫他寫出的票擬,而被皇帝高看一眼,又在朝會上被架到一個下不來台的境地,在那種情況下,他若說自己沒見地,或者說出一些不符合皇帝心意的話,那會很丟面子。
為了保住面子,謝遷吞下苦果!
韃靼如同謝遷料想的那樣撤兵還好,滿朝上下都會稱讚他英明神武,仿若諸葛孔明在世,但若韃靼賴在邊關就是不走,久而久之皇帝就會懷疑他,朝臣會奚落他,讓他知道在軍國大事上吹牛有多麼可怕。
謝遷越想越心煩,指着沈溪道:「你小子,就會給老夫添亂……昨晚奏本基本票擬完畢,恐怕這兩天都可以清閒一下。等三日後,你再隨老夫進宮!」
「什麼?還去文淵閣?」沈溪見謝遷起身要走,連忙問道。
謝遷回頭看了沈溪一眼,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那是自然,既然幫老夫做了一次,那也不差下一次,老夫對你辦事能力倒是有幾分欣賞。這可是老夫刻意栽培,難道你不感念老夫恩德?」
沈溪暗忖:「幫你打白工居然跟我說感念恩德?你這是鍛煉我當閣臣,還是用我來當苦力?你這個內閣大學士臉皮可真厚!」
沈溪一口回絕:「閣老請見諒,學生這幾日要全力準備宮廷賜福祈禮事宜,不能再去文淵閣,閣老若有奏本無法自行處置,可另請高明!」
有些事沈溪可以順着謝遷,畢竟謝遷是自己嬌妻的祖父,身為晚輩自然要對長輩尊敬有加,就算謝遷胡攪蠻纏,那也是老人家有些自負和小脾氣,可以容忍和謙讓。
不過,有些事一次兩次就可以了,多了就會把人慣出毛病來了,自己不過是個卸職等候朝廷調配的前任東宮講官,是掛有翰林的頭銜,但跟入閣相差十萬八千里……你沒事讓我去幫你批閱奏本,本身這就是僭越,被皇帝知道那腦袋絕對不能再留在脖子上。
這麼冒險的事還要經常做,偶爾哪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