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1 第二卷 商品社會 第77章 谷歌
早在去年的時候,梅塞爾就打算將投資轉向高科技和能源領域,也得到了陳鋒的同意,
儘管後來因為印尼的事件,耽擱了一些時間,但便不用梅塞爾去親力親為,對他的投資計劃便沒有太大的影響。 他首先下手的是俄羅斯的油田,因為當時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俄羅斯本來就不怎麼好的經濟形勢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梅塞爾將目光盯向俄羅斯的油田也就情有可原了,他先是同英國石油公司合資組建了一家薩哈林能源公司,其中FENGSAI投資26億美元控股39%,獲得了俄羅斯薩哈林油田的開採權。 緊接着
梅塞爾便去了美國,通過一系列的談判和收購,在去年年底成功入股了思科、Oracle(甲骨文)這兩家IT公司,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分別在兩家公司佔到12.5%和10.6%,但FENGSAI也為此花費了近兩百億美元,在當時這兩家IT公司的市值就都已經接近千億美元的大關了。 這麼兩項巨大的股份收購案,當然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梅塞爾也因此再次成為各大財經媒體爭相報道的寵兒,一部分的財經專家對他花費如此巨資進駐IT業是持謹慎保留態度的,但也有不少的人,對他如此魄力表示了讚賞和佩服,另外也有不小的人暗中嘲笑梅塞爾這位原本的金融大鱷是典型的暴發戶行為,預測在將來他地這筆投資將很難收回。 而陳鋒卻是知道。 這筆買賣在未來是絕對划算的。 對於這次的投資,陳鋒都沒有事先給予梅塞爾指示,完全是憑藉他自己的投資眼光下注的,由此陳鋒不由對他的能力更加的欣賞了。
另外,還值得一說地是,陳鋒在去年底,也就是在省城過寒假的時候。 曾囑託在美國地梅塞爾,讓他以自己父親陳大勇的名義對一家新成立不到一年的互聯網公司——Google。 進行風險投資。 這家公司在未來的幾年後世界上所有的網民幾乎全都知道,但在此時卻還是沒有太大名氣,他們公司成立之初跟網億差不多,從老闆到員工也才只有四個人而已,而且也跟當初的微軟創業歷史相近,都有兩個創始人,都一樣是大學的學生。 而且都一樣是在車庫裏成立地,同時它的創業故事簡直就是雅虎的翻版:與楊致遠和大衛.費羅搭檔創辦雅虎一樣,谷歌也是佩奇和布林兩人創辦的,巧合的是他們四人都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
當梅塞爾派了代表在加州找到佩奇和布林的時候,他們剛剛將公司從原先的車庫搬到了正規地寫字樓,員工人數也增加到了8人。 當聽說有人看中他們公司的發展前景,要為其風投5000千萬美元的時候,兩人都是驚喜莫名。
1998年3月的時候。 他們做為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原本想將倆人開發出來的搜索系統當作一件產品賣給當時一家知名地搜尋引擎公司的,報價是一百萬美元,但對方卻是拒絕了他們,覺得他們的報價太高了。 這使得佩奇和布林兩人很是不忿,激發了熊熊的鬥志。 也使兩人最終下定決心以此正式成立自己的互聯網公司,如此,才有了後來鼎鼎大名的谷歌。
公司剛開始只獲得差不多一百多萬美元的天使投資,資金不足,已經嚴重製約了Google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這次兩人一聽居然有大金主肯為他們投5000萬美元,還真有「瞌睡送枕頭」的感覺,當然都是舉雙手熱烈歡迎。
在當時,Google每天都有50萬的搜索量,在業界已經嶄露頭角,但在1998年底之前。 還沒有人發現它未來地巨大市場價值。 梅塞爾做為一個傑出地投資家也是如此。 他儘管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對自己的boss有着超乎想像地信任,但也不大理解boss居然為了這區區只有八個人的「小公司」投資5000萬美元。 而且在股份的比例上將底線設置在60%,這豈不是說這家成立還不到一年時間的IT小公司市值一億美元以上?但顯然這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 不過,梅塞爾也相信陳鋒的眼光,見他執意要入股這家小公司,便不由對Google也產生了濃厚興趣,通過調查,儘管他受專業和時代的**,對未來互聯網發展的前景還不是很明了,但因為有過前車之鑑,這一次他還是決定緊跟boss的步伐,在經過陳鋒的同意後,也以個人的名義投資1000萬美元,當然這都是通過委託的形式展開的,要不然別人知道了居然大名鼎鼎的金融大鱷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