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重生傳 第三千六百八五章 忽悠和服從
更新:08-20 16:18 作者:橘子奏鳴曲 分類:都市小說
沒錯,賈鴻漸在這麼一部戲裏面,那是把貝恩給強行靠近了法西斯主義了。△說起來好像歐美對於法西斯啊納粹之類的事兒警惕很大,據說德國那邊如果有人對法西斯或者納粹辯解的話,那據說可能都會被判刑的!但是說真的,所謂的對法西斯啊納粹啊警惕大,這也只是大家以為自己很警惕而已!真的法西斯要開始宣傳開始洗腦的時候,難道還會在自己臉上寫上自己是法西斯?就像是做傳銷的有一見面就直接在自己臉上寫傳銷兩個字的麼?肯定都是儘量忽悠儘量騙啊!
對於忽悠人這麼一個事兒,很多人平常都以為自己多麼多麼聰明多麼多麼不會被人忽悠,但是實際上這些人真要被人忽悠起來那真不一定有什麼抵抗力!像是德國家托德-斯特拉瑟的小說《浪潮》裏面,那就寫了這麼一個故事——在一個現代文明下的民主社會中創建一個如同法西斯般集獨裁、**、極權主義於一身的社會組織需要多久?把一群習慣了自由乃至散漫的中學生改造成冷酷而狂熱的新納粹主義者需要多久?答案是——5天!後來這麼一個小說還改編成為了一個德國電影,《浪潮》這部沒有任何厲鬼魔怪的「驚悚片」揭示的就是這樣一個事實。在這部影片中,惟一的神秘之物就是人。
新學期伊始,學校舉辦了一個以「國家體制」為主題的活動周。富有才華而又精力充沛的體育老師賴納.文格爾(rainerwenger,由jurgenvogel飾)本來已經選定了「無政府主義」的課程,沒想到卻被同事捷足先登;他只好無奈接受了「獨裁政治」的教學任務。課堂上,學生們表現出不屑,一致認為納粹德國不可能在現代社會重現。面對着這些大部分只為修學分而出勤的學生們,他心血來潮。決定組織一次活動,讓學生們體驗一下真實的獨裁政治。於是,「浪潮」誕生了。被激發了興趣的學生們商定了統一的標誌——一個紅色的浪頭的標誌、服裝白襯衫與手勢——在胸前做一個類似波浪的手勢,而文格爾老師則要求學生們必須嚴肅地尊稱自己為「文格爾先生」。當堂,他便令學生們起立集體用力踏步,將樓下的「無政府主義」課堂攪得不得安寧。短暫的磨合後。大家都適應並愛上了它。
於是,興奮的學生們或粘貼、或塗鴉,讓「浪潮」的標誌一夜之間出現在全城的每一個角落,一名格外狂熱的學生為此甚至不顧生命危險徒手爬上了一棟尚在建的大樓頂端,在圓形屋頂上噴塗上一個巨大的標誌——次日,這座樓上的標誌便登上了報紙頭條;他還攜帶了手槍,捍衛自己,甚至整夜坐在wenger的家門外,捍衛自己的領袖文格爾先生……之後「浪潮」不斷發展壯大。學生們甚至自發佔據了學校的某運動場地,不准非「浪潮」成員進入。漸漸地,一些學生,以及文格爾的碩士妻子,感覺到事情有點不太對勁。他們勸他立即停止這場鬧劇,然而此時他也已沉浸在巨大的權力欲與成就感中無法自拔。他曾因自己與妻子間懸殊的學歷差距而自卑,然而在「浪潮」中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那些覺悟的學生們想方設法試圖阻止活動的繼續,卻被同學視為叛徒而遭到孤立甚至報復。
終於。妻子的決然離去以及第五天一場水球比賽上學生們的大打出手,讓文格爾驚覺事態的失控。於是。他在第六天將「浪潮」的所有成員召集到禮堂,點明一周以來他們所作所為之恐怖,意圖就此結束課程。然而晚了,那名狂熱的學生因此幻滅而精神崩潰,開槍打傷了一名同學後飲彈自盡。影片的最後,文格爾被警察帶走。而覺醒的學生們相擁而泣……看看,要忽悠人那真心容易!不過用這麼一部小說來證明人容易被忽悠,是不是有點……太兒戲了?是有點兒戲,也不兒戲!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小說就是受到一個現實事件而引發的靈感!可以說這麼一個小說就是改編自現實事件的!
公元1967年4月,美國加州palo-alto-cubberley高中的一位歷史教師朗-瓊斯在講授關於納粹德國的內容時被學生的問題問倒:「為什麼德國人聲稱。對於屠殺猶太人不知情?為什麼無論農民、銀行雇員、教師還是醫生都聲稱,他們並不知道集中營里發生的慘劇?」下課後,他仍不斷思考着這個問題。為讓學生切實理解法西斯主義,他開始了一項大膽的試驗——成立「第三浪潮」。這就是電影《浪潮》中「浪潮」組織的原型,而他的學生們就是「第三浪潮」的成員。同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