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崛起 第二百四十章電影市場
更新:07-08 12:43 作者:周家微風 分類:都市小說
而兩天就破五千萬的《那些年》,讓專家教授不得不重新考慮國內電影市場容量的問題。
有些專家教授連日趕出了稿子:
「隨着市場化經濟的持續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娛樂產業的比例會持續升高。電影市場從十億規模到現在將近百億的規模,也不過才四五年。這就說明了,廣大群眾是需要精神食糧的,而我們市場所提供的並不夠,可能遠遠跟不上需求。」
「《那些年》電影能夠在兩天歷史性地突破五千萬,刷新國內的票房紀錄,從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國內的電影市場規模的擴張。」
非常馬後炮的文章,卻引得同行的不住點頭。
觀看過的觀眾在網絡上面持續的安利,尤其是在微博平台上面,帶動了不少的朋友產生了觀看的想法。而傳統媒體雜誌、娛樂新聞對於電影票房破紀錄的報道,也讓很多好奇的觀眾走進了電影院。
前兩天票房的大賣,讓不少影院有意無意地壓縮了其它電影的排片,增加了《那些年》電影的場次。
第三天和第四天,票房持續走高,上映第四天還沒有結束,實時票房已經突破了一個億。
瘋狂的吸金速度,讓圈內圈外的投資者震驚的下巴都掉了。都知道娛樂行業賺錢,可是也不帶這麼賺錢的啊!
四天不到就過億,成本早就回來了,後面可都是純利潤了!
這尼瑪比期貨、股市回報率都要快啊!
其實《那些年》能夠這麼火,電影市場的擴大不過是其中一個原因罷了。
現代社會中,人們面對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精神上更需要得到慰藉。而青春電影正滿足了這一需求。
青春電影首先抓住了「青春」這樣一個美好的詞眼,本身就非常具有吸引力。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生命中的一段美好時光,因此觀眾對於這種類型的電影本身就容易具有好感和觀賞的衝動。
而青春電影中故事衝突性較強,感情豐富,有純潔的友情、愛情、親情甚至不羈、瘋狂,這些衝突和感情一旦被揉在一部電影裏,可看性自然不會弱。
另外,無論是怎樣的劇情,電影中的「青春因素」讓每一個觀眾都可以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產生不同程度的認同感。而青春電影又加入了虛構和誇張的成分,豐富了「青春」的內容,也更能讓觀眾為之嚮往。
相比較歐美、日韓,甚至是港台,青春電影作為一種新的分類,在內地電影市場上屬於第一次。內地觀眾或是電影製作方,都沒有「青春電影」這一類別的概念。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樣「缺乏概念」的狀況存在,青春電影的發展在內地電影市場留下了巨大的缺口,蘊藏着無窮潛力。
一方面青春電影因其獨特的清新風格有別於市場上泛濫的「爆米花電影」,讓觀眾「眼前一亮」,因為新鮮感和好奇心而走進影院了解青春電影的觀眾不在少數。另一方面,空白的市場也給導演給了很大的發揮空間和創作空間,不必囿於俗套和形式。
在市場沒有相對固定的模式之下,寧昊不管怎麼拍,都是開創性的。他靈光一閃的情節橋段,在整個青春電影領域裏面都是祖師爺,並不存在照搬橋段的情況。
寧昊是一個很有靈性,思維迅速的導演,在一張已經很豐滿的畫紙上面作畫都能夠拍出新意,那麼在青春電影這張完全空白的紙上,更加能夠肆意揮灑。
最最重要的是,寧昊他們都很有誠意,並沒有因為是新類型電影就馬虎對待。導演有追求,女主角劉雯淇和男主角季雨,都是非常有追求的,拍攝過程中也是竭盡全力,絲毫不會馬虎。
努力不能夠改變一切,但是可以錦上添花。
觀眾並不傻,也不會愣愣地就被宣傳牽着走。
再好的宣傳,還得有更加踏實的影片質量。所幸,電影質量非常好,宣發很到位,這才有票房的大爆發。
《瘋狂的石頭》拿下數項金象獎的時候,寧昊就走入了不少人的視線,這次《那些年》華麗的票房,讓寧昊大導演的印象深入人心。也就還差一部大投資大製作的大片,寧昊就可以封神了!
劉雯淇在演技上面一直被詬病,小熒幕電視劇,很多時候在於演技的考驗沒那麼嚴苛,加上劉雯淇的定位,國民小女神更多的是對外貌的肯定。
可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