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門秀 第一百零六章 親戚
更新:07-21 18:43 作者:Loeva 分類:女生小說
二房手頭上可用的資金還是不少的,每年收入那麼多,支出有限,一年也能存個大五千兩銀子,哪怕今年受了災,入息少,花銷多,一兩萬銀子還是能拿得出來的。
添置的新產業可以徵求小孫女的意見,但真到了要花錢的時候,張氏就不會再找趙琇去問了,而是跟盧媽主僕倆商量着做決定。趙琇對此沒有意見,不過還是從頭旁聽到尾,如果遇到什麼聽起來不大靠譜的事,又或是聽到祖母與盧媽有哪一件事的處置辦法讓她無法理解,她就立刻提問,還真學到了不少,也阻止了兩個小錯誤。
最後張氏決定,先撥兩千兩銀子出來,交給汪四平的大兒子汪福來,讓他去南匯挑選合適的房屋,先置辦幾間,簡單收拾一下,再找個靠譜的中人,等明年開春就可以租出去了。
另外再撥三千兩銀子,專用於置辦織布工場,花費包括了辦工場用的房屋、雇織工、買織機和棉花棉線等等。因為工場是在松江辦的,所以許多事情都可以托給張家二舅太爺張朝義,他是舉人,在地方上挺有面子,今明兩年又沒有鄉試,他正好有時間幫忙。織布用的棉花,二房名下的田地就有產出,今年的份卻已經賣給了外六房。張氏考慮過後,決定請外六房的家主過來相商。橫豎外六房的棉花商行收了棉花也要賣給別的工場紡線織布用的,賣給誰家不是一樣的呢?
外六房的家主其實早就察覺到二房的動靜了。趙啟軒奉了張氏之命。到外頭尋訪懂制茶的工匠以及前朝珠戶玉工的後人,每日早出晚歸的,仿佛又恢復到了不務正業的日子。可他老婆從前素來對他遊手好閒深惡痛絕,這一回卻完全沒有抱怨過,反而還讓娘家的晚輩跟着過去打下手。外六房裏清楚趙啟軒從前光輝事跡的族人們,哪個不好奇?私下讓家裏的婆娘或是丫頭婆子過去打聽,得知是二房郡公夫人吩咐他去辦事,似乎要找些什麼新的營生。外六房上下那顆商人的心早就在發癢了。
張氏直截了當地跟外六房家主提了織布工場的事,那位家主還有些不敢置信,難不成趙啟軒每天到外頭找人,就是為了找織工麼?他試探性地問了一聲,張氏卻笑笑:「這倒不是,工場辦在松江,要找織工,我只管請娘家兄弟幫忙就是,哪裏用得着勞動啟軒?我是另有旁的事要他幫忙打聽。與工場之事不相干。」
外六房家主想了想,道:「伯祖母明察,不是侄孫兒推託。今年收的棉花。幾乎全有買主了。您也知道,今年棉花欠收,比往年少了六七成,價錢自然就漲了。侄孫兒生怕會有變故,就趁着價高,把手上的棉花全都賣掉了。還剩下的一些。都是糟爛貨,伯祖母敢要,侄孫兒也不敢賣。若是伯祖母不嫌棄,侄孫兒可以幫着去外地收些棉花,價錢興許還要便宜些。就是織出來的布未必跟本地棉花織成的一樣。」
張氏倒是不在乎,松江布名揚天下。難道是靠的棉花與別處的不一樣麼?只要是好棉花,哪裏產的都相同。她會問外六房家主,不過是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罷了。她先跟這個侄孫訂了一批棉花,又托他將來幫着售賣織場織出來的棉布。
松江布名揚天下,只要布織得好,從來不愁賣不掉,外六房家主自然是一口應下了。不過他還是提醒了張氏一聲:「在松江辦織場容易,卻不是家家都能贏利的。承慶二年時,棉糧欠收,花貴布賤,賣棉花的賺得盆滿砵滿,賣棉布的卻吃了大虧。侄孫兒就認得幾位住在松江府城的朋友,原是辦織場的,從那一年開始,都轉做花市了。伯祖母若真有意辦織場,經營時還請小心。」
張氏點頭表示知道了。承慶二年的情形她還記得,那年她把自家田地里種出來的棉花賣了個好價錢,比往年多出二成贏利,怎會輕易忘記?但她心裏也清楚,那些價格大跌的松江布,多是常見的種類,但質量最上乘的十來種細棉布,仍舊是京城以及大城鎮裏達官貴人們喜愛的衣料,價格根本就沒受太大影響。她若有心要開織場,自然要織出好的布來,若是織出來的東西和小門小戶的婦人們織出來的一樣,那這織場不辦也罷。
外六房家主見她拿定了主意,也不多勸了,臨行前還提了個建議:「這幾年豆麥賣得極好,許多商家都從北邊運豆麥過來賣,侄孫兒的兄弟開了糧行,今年也運了豆麥過來,才不到一個月,已經賣光了。伯祖母從前在山東也有莊子,也種豆麥,不知可有門路?若有大田莊願意專供豆麥,我們外六房的糧行包管全都能吃下。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