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西漢末年 第九十九章 做準備
更新:02-13 07:24 作者:青山孤舟 分類:軍事小說
江河行看了看馬援道:「馬援,這事你怎麼看?」
馬援站起來道:「王莽非常之不智啊,怎麼能如此亂來。無論對我平州,匈奴,西域,益州等地來說,路途遙遠,那邊打仗都非要傾國之力來打。不是我們這些地方很強大,而是路途遙遠,縱然有百分之力,在戰場上只能展現一分。可能王莽沒有想到會引發大的戰爭,或者說各地的不服從。若是想到會同時樹敵這麼多,他還會這樣嗎?剛才鄭義說封各地為王,不符合古代之制度,不知道他想過沒有,這些都是這麼多年形成的,形成此局面,後面總有不少原因的。要想改也許只能一個一個來,那有他同時樹敵這麼多的。」
馬援說着,轉頭問徐朗道:「徐師父,我對王莽了解不多,你久在朝廷,我想問問你,他是真的很信天命嗎?」
徐朗拈着鬍鬚笑了笑,揮揮手,示意馬援坐下。馬援坐下之後,徐朗緩緩開口道:「上次在安武,我與和王閒聊,講起王莽,和王說王莽有個特點非常明顯,那就是書生氣。這個我也是印象分明,那就是相信書,尤其信古書。他將古書所講視為天經地義的道理,以前有太皇太后,還有眾位漢室重臣制約,還沒鬧出大亂子,以後可就難講了。其實還有一個大家沒注意到,就是王莽特別相信天命之論,當然不是他一個人,不少朝中大臣都信這個,要不然也沒有這麼多人勸他登基了。每一次天有吉兆,王莽都會升官,這個是他跟別人不同之處,也就是如此,他肯定比別人更加堅信天命之說。再說,天命之說,也正是董仲舒所大力宣揚,自武帝之後,漢朝文武視董仲舒為聖人般,因此天命之論符合聖人之說,更是不會有人反對了。」
徐朗講完,馬援站起來道:「剛才我聽鄭義所講,這次王莽派五威將等七十二人頒佈符命四十二篇於天下:其中含德祥五事,符命二十五,福應十二。我就在想:王莽為何這麼做?和王曾跟我說過,人都是按自己的方式理解別人的。王莽自己相信這些符命足以證明自己的天命所歸,他想像別人和他一樣相信這些符命。他大概想像着這些符命一到,證據多麼確鑿啊,看吧,王莽就是天命所歸的天子,你們聽話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真誠的相信這些,他肯定不會幹這麼蠢的事。問題不僅僅是王莽,滿朝文武都看不到嗎?怎麼這麼荒唐的事情出現?我的意見既然他們做這麼蠢,其實我們倒是可以有個可以利用的機會。樂浪郡,玄菟郡,我看很久了,一直是看在漢朝的面子上,沒有動他們。如果其他地方若是大亂,我們乘機吃下就是。」
江河行站了起來道:「我說說我的看法。」
眾人不再喧鬧,紛紛扭過頭,認真的看着江河行。
江河行看着徐朗道:「王莽的書生氣不僅僅是他一個人,我想朝中大臣這樣的還有很多。我想談談為何會如此,以後都是我們的教訓。有些書本來就是教人如何變的更蠢的,看了不但不能明理,知是非,相反本來有的連普通人應該有的常識都沒有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人若是都是教人變的更蠢的書,百年之後蠢貨遍地,連基本常識都沒有才是更可怕的。」
江河行說道這裏,看了看管教育的盧信道:「我們的書,你也要多留心啊,有些古書是可以看,是可以學。不過要首先教學生學會明辨是非,學會懷疑。不然有些書看的越多,人卻是變的越蠢。」
盧信點點頭。
江河行接着說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王莽能無往而不利,似乎他走的特別順利呢?」
有人說王莽本人道德高,有人說王莽家族勢力大,有人說王莽心狠手辣等等。
聽罷眾人的議論,江河行接着說道:「大家都講的有些道理,王莽之所以能到今天的位置,我看來跟一個詞彙有關。」
劉慶迷茫的看着江河行道:「什麼詞彙?」
江河行道:「政治正確。」
「何謂政治正確?和王能否為我們解釋一下。」劉慶困惑的看着江河行。
江河行道:「政治正確,這個解釋還有點困難。舉個例子吧,大禹治水之際,談論治水就是政治正確的行為。前幾年青州蝗災,王莽大力賑災就是政治正確之行為。他還捐出自己家的財物,更是符合政治正確行為,也因此得到一片讚揚聲。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讀書人將經學當做天經地義之事,做符合經學要求之做,也是政治正確之行為。按照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