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戰神呂布 第三十章、訪蔡
時間逝水、光陰如梭,平靜生活中,轉瞬間便一月過去。
大漢光熹元年(中平六年)八月末,皇帝劉辯在臣下進諫下,改年號為昭寧,同年為昭寧元年,而後便是風雲突變的昭寧元年九月眼看即將到來。
是時,太尉董卓報漢帝啟用名士蔡邕,加封其為侍御史,其中隱有強迫之意。
但蔡邕卻又好似並沒有特別反對,反而有些感其恩德,雖然知道董卓這人不是什麼好人,也不願與之為伍,但或許他更希望的還是自己能夠在如今的朝堂之上,為朝廷為漢室為天下儘自己一份心一份力。
至於實際是為什麼,倒也不算秘密,據稱蔡邕最近正欲編修《漢史》,而如今能夠決定這項事宜的無疑就只有董卓,蔡邕為纂文之事向董卓低頭,雖然士人為之不恥,但也有些人對其持讚賞態度,這其中就有呂布。
而這一次奉命到蔡府宣佈旨意的,正是騎都尉呂布。
這一次倒不是呂布自己刻意,而是董卓不知道想的什麼心思,委派他過來和蔡邕接觸接觸,不過呂布自己估計這大概和李儒有些關係。
就是沒想到自己先前不過才冒了那麼一次頭,就被這李儒給惦記上了,這可真不是什麼好的感覺,呂布寧願沒有才是。
雖然來這蔡府宣讀旨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實際上也不是什麼好差事,正如臨走時董卓對自己所說的那樣,他看中蔡邕的名聲想要他為自己所用,但又聽說這蔡邕的性子,雖然暫時屈服恐有變故,所以讓自己最好能夠趁機提點他。
提點蔡邕?呂布可沒有那麼大的心,只是他也清楚蔡邕和董卓關係也就那樣,要真的融洽起來根本不可能,除非董卓不是董卓蔡邕不是蔡邕,即便後來董卓死後蔡邕在司徒王允府門前坐,為董卓哭,但那不過是君子所為,沒有其他意思。
呂布感到稍稍為難,卻也並沒有放在心上;不過等到真地到了這蔡府之上,呂布便不由自主起了心思。
前世身為宅男,對於三國這個時代卻不缺少興趣,經常接觸電腦,自然有關的一些訊息資料都有過瀏覽閱讀,有關於蔡邕的事情也知道一些,但最讓呂布印象深刻的還是蔡邕的那個才女女兒蔡琰蔡文姬。
蔡琰一生歷經三嫁,第一次嫁給了河東衛氏衛仲道,但這衛仲道體弱多病,不到一年就咯血病死,蔡琰則因河東衛氏族人排擠憤而歸家。
東漢末年是一個十分混亂的年代,而在北方這些地方更是混亂不堪,就是長安一帶也極不平穩,內有李傕等人作亂,外又時常受到異族劫掠,而蔡琰也最終在一次劫掠中被,幾經輾轉成了匈奴左賢王妃,還生下了兩個兒子;至於第三次婚姻則是在「文姬歸漢」之後被曹操做主嫁給了屯田都尉董祀。
實際上蔡琰的一生悲苦居多,不管是第一次婚姻的不幸,還是後來被胡人擄掠又後來歸漢時卻不得不與其子女分離,即便是被曹操迎回中原以後過得也並不幸福,在這種情況下她居然還在曹操所命下一人默寫出了當初其父蔡邕四千多藏書其中的數百篇,時人譽為「蔡大家」。
對於這樣一個女子,呂布是抱着既憐且敬的感情的,當然有機會能夠見上一見最好。
不過也僅是這麼一點兒心思,隨即呂布就收斂了去,哪能夠真的事事順心呢?而且在蔡邕這樣的大家面前,最好放尊重一些。
遞上名刺之後,呂布在蔡家門子引領下進入洛陽蔡府。
蔡家好歹也算陳留大族,不過家業大多都用在了蔡邕購置書籍之類,他那四千多卷藏書基本由此而來,所以蔡邕在這洛陽置的這處宅子自然就不怎麼樣了,比李儒那個小宅子還要簡單。
當然簡單也有簡單的好處,裏面無一處不透露出一種嬌小玲瓏的雅致,譬如那假山,比人家小一些的尺寸,但看着卻就有另一種不同味道,當然亭台樓閣規模是不變的,否則都沒有辦法讓人呆在裏面了,而最引起呂布注意的恐怕還要數那隨處可見的「飛白體」。
「飛白體」是蔡邕所創一種書體,說起來其欣賞價值遠大於其文學價值,它的筆畫有的部分呈枯絲平行,轉折處筆畫突出,在書寫中產生力度,使枯筆產生「飛白」,與濃墨、漲墨產生對比,以加強作品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這裏面這一幅幅字可都是藝術啊!
即便是不懂欣賞看着也覺得賞心悅目,一路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