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的生存法則 84為人妻的責任?!
方家拒絕靖王爺的求親的消息,不到一天的時間便如插了翅膀一般傳遍整個京城,好些都說方家確實有文人的傲骨,對方家刮目相看來,但也有不同看法的,覺得方家居然如此下靖王的面子,若靖王惱羞成怒,區區一個方家如何是對手?也有持不同想法的,覺得方家這麼做,實在不是明智之舉,人家自動找上門來居然還敢拒絕,實在是鼠目寸光,目光短淺之輩。
但不管如何,方家拒絕了靖王府的求親是事實,方家先前蒙受的攀龍附鳳的病詬則被徹底扭轉。更讓人意想不到的還有,何家在聞得靖王府也瞧中了如情,而方家卻拒絕了與之結親,改與自家喜結連理,受寵若驚之餘,對方府也是刮目相看起來。在後來的文定之日裏,何家送來了一對上等的翡翠蜀子。
手蜀很是透明,隱隱富有光澤,其質地細膩純淨無瑕疵,純正明亮、濃郁均勻的翠綠色,晶粒很細,在光的照射下呈半透明的透明狀,是翡翠中的極品。
老太君左右細細地拿着瞧了,忍不住對何氏贊道:「你這三嬸果真有誠意,送這麼名貴的來,這可如何是好?」
坐在下首的李氏也絞着帕子,面上陰晴不定。這對鐲子確實名貴,如果她猜得沒錯,應該是出自大光的老坑採挖的,如今在大慶朝已是失傳,何家先祖曾派往雲南任過職,想必在那兒弄來的吧。如此名貴的鐲子,已算是有價無市,何家送如此名貴之物來作定情之物,那麼方家在給閨女的嫁妝上,可也不能小氣了。
何氏笑道:「太君說哪兒話,我三嬸說了,四妹妹這麼好的媳婦,可是打着燈籠都找不着呀。這鐲子雖名貴,然三嬸說了,這鐲子本就有兩對,先前至信家的也得了一對,兩個媳婦,一視同仁,可不能厚此彼薄的。呵呵。」
老太君一聽何家三房大媳婦也得了一對,這才稍稍鬆了口氣,於是又笑道:「不管如何,你三嬸確是盡夠了禮數,這也是情丫頭的福氣,攤着了如此厚道的婆家。我和你公爹已無話可說。」若要說先前還心疼靖王府的親事白白溜走,那麼這時候,老太君也算想開了,靖王府門弟太高,他們家連仰望的資格都沒,還是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子,得,就何家吧。何家門弟也確實不低呀,如情也確實是苦盡甘來了。
何氏眸興閃了閃,笑了笑,又說笑似的笑道:「先前靖王府差人來提親,我那三嬸急的跟什麼似的。原以為要失去四妹妹這樣的萬里挑一的好媳婦了,誰知公爹居然拒絕王府的求親,三嬸甭提多高興,直在我面前誇讚公爹為人厚道,方府都如此的守信實誠,她也不能太落人後,這鐲子只是文定之禮,等定下日子,聘禮便會送到府上來。」頓了下,又道:「我三嬸也說了,聘禮會按着規矩來,絕不委屈了四妹妹。當然,三嬸也不是衝着四妹妹的嫁妝來的,只是覺得四妹妹這般優秀的兒媳婦,實是不能委屈了,這些聘禮,四妹妹完全值得起的。」
老太君頗是動容,又誇讚了何三夫人一番,直嘆此人為人果真奄道,又感嘆如情果真福澤深厚,如今總算苦盡甘來,求得如此一心一意待她好的婆家,實在是祖宗積德,菩薩保佑。
何氏又夸如情,自小乖巧懂事,善解人意,三嬸這麼做,也不過覺得平白撿得如此優秀的媳婦,禮尚往來罷了。
李氏在一旁聽得心頭直冒酸,在心裏撇唇,「何家再是好,可姑爺總歸只是區區六品的小官兒,如何與我那姑爺相比?」
何家送來文定之禮後,雙方互換了庚貼,算是小定,雙方親友請回府里吃了一頓,算是訂下婚約,因何家祖母過逝還不到三年,何家還在守孝期間。於是,雙方一至商議,待何家出了守孝期,便把兩個小的婚事辦了。日子就訂在慶元六年元月。
而在這期間,方家則開始着手準備如情的嫁妝。
如情雖喊李氏一身母親,但後來因在知禮知義的干涉下,早記在大李氏名下,按着規矩,大李氏當年留下的陪嫁財產,也有如情的一份。不過大李氏已逝去多年,後來她的財產又平分為三份,三個孩子一人一份,如情是後來才記到她名下的,也沒多少財產可分。不過知禮知義倒是爽快,各自從自己那一份私房裏挪出了一部份與如情,然後何氏余氏也各自備了一份嫁妝,如情細細算了起來,驚了一大跳,想不到就單憑兩位兄長及嫂子所贈居然也很可觀呢。
再來,老太君也給了一份厚禮,是三間旺鋪,目前正租與一間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