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一儒生 第二十四章 攻城(二)
更新:08-09 06:51 作者:遠徵士兵 分類:軍事小說
譬如攻城梯。
這攻城梯當然不是電影裏看到的那種木梯。回鶻漢軍用於攻城梯有好幾種,最簡單的就屬「飛梯」,「飛梯」實際上就是在我們常見的木梯改造而來的,改造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臨敵的一端裝上滑輪、鐵勾並蒙上牛皮甚至還有些在末端兩側裝上女牆。
滑輪的作用就不用說了,它可以使軍士輕鬆的將「飛梯」沿着城牆推上去,就算飛梯上站着幾個全副武裝的兵也一樣。鐵勾則會勾住城牆使「飛梯」固定,蒙上牛皮則是為了不讓守城士兵輕易將其砍斷,女牆可以為沿着「飛梯」攻城的軍士提供必要的防護。
較為複雜的就是「雲梯」。
相比起「飛梯」來,「雲梯」就可以說是一種重型裝備,它下方是個可以藏兵的方形車,上方則是一個寬大的可摺疊的木梯。從外形上看像極了現代的消防車。
可以想像,只要這雲梯一到城牆腳下,那摺疊的木梯便會伸展開來,藏身車內的軍士便蜂擁而出沿着「雲梯」往城牆上衝殺。
這兩者可以說是各有各的優點:「雲梯」雖好但製作卻十分耗時,攻城時若清一色的使用「雲梯」那只怕都得建上十餘天,且被毀壞後也無法及時補充,而「飛梯」雖說無論防護攻擊力等都不如「雲梯」,但卻製作簡易短時間內就能形成規模。
另一方面,「雲梯」由於梯面寬大能讓幾名士兵並排同時發起進攻,所以在攻城時注重的是「點」也就是重點突破,而「飛梯」則是解決「面」亦即在整條戰線上保證都有人進攻使守軍無法互相支援。
這樣點面結合,就保證了攻城方對城牆整條戰線上持續不斷的壓力,時間一長,守城方只要有一點被突破,那就很容易造成整個城牆防禦體系的崩潰。
攻城梯後就是井闌。
井闌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可以移動的箭樓……要知道弓箭或是弩箭都有登高射遠的特性,所以攻守雙方若是在不考慮製作工藝或是箭術等方面的因素下,守城一方因為站在高高的城牆上箭、弩肯定射得更遠。
於是在城牆下的攻城方,面對城牆上射下來的箭矢基本就只有拿盾牌遮擋的份,要與其對射那基本是找死。
但井闌卻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弄一個又高又大而且還是可移動的箭樓,數十個弓箭手躲在裏頭然後推至城牆前,霎時這敵我之間的高度差就沒了,甚至如果這井闌做得高一些,還可以反過來對城牆上的守軍構成高度優勢。
回鶻漢軍就是以這些攻城器械對敦煌軍駐守的城牆發起一陣猛攻。
只看那雲梯一展開,立時就有一隊軍士從下方沿着梯面狂喝着猛衝上來,與此同時就會一左一右的推來兩個井闌分立雲梯兩側,接着就萬箭齊發……很明顯,這井闌就是我們現代戰爭中所常說的火力掩護,甚至其不僅可以起着火力掩護的作用,還可以用密集的箭雨對城牆實施「火力封鎖」,使被雲梯進攻的那段城牆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兩側的增援。
這使得敦煌軍饒是有了充足的準備而且還佔盡城牆防守及高度的地利但還是險象環生,幾次都要被回鶻漢軍突上城牆。
這就讓秦風有些費解了。
要知道這回鶻漢軍都是漢人,這些人平時都被回鶻當作奴隸戰時又被當作炮灰,他們之所以肯走上戰場都是因為家人被回鶻控制。所以,原本秦風還以為這回鶻漢軍沒有多少戰鬥力。
但現實卻擺在眼前,這些回鶻漢軍完全不顧守城的是不是他們的同胞,個個都像瘋了似的往城頭猛攻,那樣子就算用「悍不畏死」來形容也不為過了。
對此感到奇怪的不僅是秦風,蕭公敬也覺得頗為意外。
要知道蕭公敬平時就在暗裏關注回鶻軍,包括這支由漢人組成的步軍,所以他很清楚回鶻漢軍相當一部份人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如果讓他們來攻打敦煌國的話那多半都是做做樣子的各種懈怠,只求能保住性命回去那便算是逃過一劫了。可現在見到的這些回鶻漢軍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秦風和蕭公敬不知道的是,回鶻漢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戰鬥力,完全是因為統領這支軍隊的特健地斤臨時頒佈了一個命令:「若有英勇殺敵死傷者,其家人盡皆為回鶻人。攻下肅州、沙州者亦同此法。」
對此藥羅葛仁美初時還頗有異議,他覺得這奴隸怎麼能成為回鶻